• <strike id="qm022"></strike>
    
    
    <ul id="qm022"></ul>
    <strike id="qm022"></strike>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發布時間:2005/7/13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    

    第一部分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 世界觀是
      A 對社會發展的根本看法     B 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
      C 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根本方法   D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

      2 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是
      A 哲學是世界觀的基礎     B 哲學是世界觀的表現
      C 哲學就是世界觀       D 哲學是世界觀的學說【   】

      3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A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什么的問題     
      B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C 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的問題
      D 物質資料生產與人口自身生產的關系問題【   】

      4 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是
      A 是否承認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B 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 是否承認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 是否承認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   】

      5 尼采哲學是
      A 經驗論     B 唯理論
      C 唯實論     D 唯意志論【   】

      6 把感覺經驗當成第一性的東西,實質上是
      A 唯物主義觀點 B 實踐第一觀點
      C 經驗論的觀點 D 反映論的觀點【   】

      7 認為一切物質都具有在本質上跟感覺相近的反映的特性,這是
      A 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B 唯心主義的觀點
      C 形而上學的觀點      D 詭辯論的觀點【   】

      8 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客觀前提是
      A 個人積極性的充分調動    B 集體智慧的充分發揮
      C 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    D 對保守思想的徹底克服【   】

      9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在于
      A 是否承認世界的統一性    B 是否承認世界的物質性
      C 是否承認世界的矛盾性    D 是否承認世界的存在性【   】

      10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 唯物辯證法的范疇體系
      B 矛盾的對立面又統一又斗爭的觀點
      C 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觀點
      D 運動和靜止辯證統一的觀點【   】

      11 堅持聯系的客觀性就是堅持了聯系問題上的
      A 唯物論       B 辯證法
      C 唯心主義      D 形而上學【   】

      12 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問題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   】

      13 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是
      A 肯定和否定    B 量變和質變
      C 運動和靜止    D 同一和斗爭【   】

      14 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看
      A 事物的變化是否突破“度”
      B 事物的變化是否顯著
      C 事物是否發生數量增減
      D 事物是否發生非本質屬性的變化【   】

      15 現象和本質是揭示
      A 客觀事物的外部聯系和內在聯系的相互關系的一對哲學范疇
      B 真象和假象關系的一對范疇
      C 內因和外因關系的一對范疇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一對哲學范疇【   】

      16 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區別是
      A 前者是可知論后者是不可知論
      B 前者是直觀反映論,后者是能動反映論
      C 前者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路線,后者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路線
      D 前者承認認識來源于實踐,后者不承認認識來源于實踐【   】

      17 下列屬于唯心主義經驗論性質的觀點是
      A 感覺經驗是認識的起點
      B 必須事事直接經驗
      C 只有經驗事實而無客觀事實
      D 親身經驗比抽象理論可靠【   】

      18 相對真理是指
      A 不含有絕對性質的真理
      B 包含有錯誤因素的真理
      C 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
      D 暫時正確的真理【   】

      19 聯結人與自然的中介是
      A 社會關系    B 社會意識
      C 生產勞動    D 地理環境【   】

      20 我國實行有計劃控制人口增長其根本原因是為了
      A 減少人口的數量
      B 提高人口的素質
      C 控制消費者人口數量的增加
      D 使人口生產和物質資料的生產保持最適當的比例【   】

      21 決定一定社會面貌的基本因素是
      A 一定社會的生活方式
      B 一定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C 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
      D 一定社會的精神文明狀態【   】

      22 下列選項中的社會意識形式,屬于意識形態范圍的是
      A 自然科學、道德、宗教
      B 法律思想、邏輯學、宗教
      C 政治思想、藝術、語言學
      D 法律思想、哲學、宗教【   】

      23 下列選項中全面反映國家的政治職能的是
      A 為大眾謀福利
      B 保衛世界和平
      C 鎮壓敵人反抗
      D 對內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反抗,對外防御敵人入侵【   】

      24 國家的起源是
      A 人們為了解決糾紛而制定的契約
      B 調和階級矛盾,維護社會秩序需要的產物
      C 剝削者欺騙被剝削者的產物
      D 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

      25 勞動資料包括
      A 生產資料的總和
      B 土地和人
      C 以生產工具為主的各種生產手段
      D 一切物質財富的總和【   】

      26 我國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A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B 人民內部矛盾
      C 僵化的經濟體制同先進政治制度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

      27 階級斗爭根源于不同階級
      A 在政治上的根本對立
      B 在思想觀點上的根本對立
      C 在經濟利益的根本對立
      D 社會分工不同【   】

      28 社會基本矛盾是
      A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矛盾
      B 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矛盾
      C 生產和需要的矛盾
      D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

      29 上層建筑的核心是
      A 政治法律思想   B 哲學和社會科學
      C 國家政權     D 社會物質關系領域【   】

      30 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它們是
      A 人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   B 人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
      C 人的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   D 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3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偉大變革,因為它
      A 結束了“科學之科學”的哲學的時代
      B 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C 建立了絕對真理的理論體系
      D 使哲學發展到了頂峰
      E 建立了唯物史觀的理論體系【   】

      32 唯心主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有
      A 重視感性認識的重要性
      B 社會歷史根源
      C 階級根源
      D 認識根源
      E 強調理性認識的重要性【   】

      33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表現在
      A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現象是普遍聯系的還是彼此孤立的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是發展變化的還是凝固不變的
      C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
      D 世界是可以認識的還是不可以認識的
      E 承認還是否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

      34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包括下列哪些選項
      A 斗爭性是同一性的基礎
      B 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 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D 沒有同一性也沒有斗爭性
      E 同一性是絕對的,斗爭性是相對的【   】

      35 現象和本質的統一表現在
      A 任何本質都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
      B 任何現象都是本質的表現
      C 本質能夠通過感官直接感知
      D 現象只能用抽象思維把握
      E 本質與必然性、規律不是同等程度的范疇【   】

      36 唯心主義唯理論的錯誤表現為
      A 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B 否認理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C 認為人們的觀念是生來就有的“天賦觀念”
      D 顛倒了主觀和客觀的關系
      E 認為概念、范疇是先于實踐、先于經驗的先驗東西【   】

      37 “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
      A 群眾路線的核心
      B 檢驗一切實際工作成功失敗的標準
      C 政治路線的理論基礎
      D 一切實際工作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E 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   】

      38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因為生產方式
      A 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B 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
      C 狀況決定著社會制度的性質
      D 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
      E 制約著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作用和影響的大小【   】

      39 生產關系的客觀性在于
      A 人們不能離開一定的歷史條件自由地選擇生產關系
      B 生產關系是社會有機體中客觀實在的組成部分
      C 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決定的物質關系
      D 生產關系是社會上層建筑的物質基礎
      E 生產關系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物質關系【   】

      40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表現在
      A 人民群眾的活動創造了歷史發展的規律
      B 人民群眾的一切活動都推動社會歷史前進
      C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D 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E 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41、42每小題7分,43、44每小題6分,共26分)

      41 簡述哲學物質范疇與自然科學關于物質結構理論的關系。

      42 簡述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43 簡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黨的思想路線的關系。

      44 簡述道德特點及其作用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2分。本大題滿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小題中任選兩道題作答,如果三道題全部作答,則第47題無效)

      45 試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革命性和無產階級階級性高度統一的科學。

      46 試述普遍聯系觀點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方法論意義。

      47 試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發展規律,說明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D   2D  3B  4B   5D   6C   7A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 A  15A  16D  17D  18C  19C  20D
      21B  22D  23D  24D  25C  26D  27C  28D  29 C  30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ABE   32BCD  33ABE   34  ABCD  35  AB
      36ABCDE  37CD   38ABCD   39 ABCDE  40  CDE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41、42每小題7分,43、44每小題6分,共26分)

      41 答: (1) 物質是“標志客觀存在的哲學范疇”,它的惟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結構理論是人們關于物質的組成成分及其結構的觀點的總和。哲學的物質范疇和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的關系,是一般和個別、普遍和特殊、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2) 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哲學是研究物質的共性的,哲學的物質范疇是對一切物質形態、結構和屬性的共同本質的認識。自然科學是研究物質的個性的,物質結構理論是對某一具體物質形態的結構和屬性的認識。哲學物質范疇所反映的物質的惟一特性,即客觀實在性,是絕對的、不變的;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是科學在一定發展階段上關于自然界物質結構一定層次的理論概括,是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不斷深化的,是相對的、可變的。
      (3) 哲學物質范疇以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又以哲學物質范疇為指導。哲學物質范疇不斷從物質結構理論中吸取營養,自然科學關于物質結構理論的重大突破,總是極大地豐富著哲學物質范疇,近代自然科學的出現和發展導致了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形成,現代自然科學的出現和發展為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的完成奠定了科學基礎。同樣地,物質結構理論的研究要以哲學物質范疇提供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自然科學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只有接受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理論的指導,才能把握新的物質現象,才能對復雜事物和現象做出科學的分析和合乎實際的說明。

      42 答: (1) 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學說,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2) 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總特征是聯系的觀點,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互相依賴、相互制約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聯系中才能存在和發展,離開同其他事物的聯系,絕對孤立的事物是根本無法存在的。因而唯物辯證法要求用聯系的觀點、全面的觀點來觀察事物。
      (3) 唯物辯證法的第二個總特征是發展的觀點,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發展就是新事物不斷產生,舊事物不斷滅亡的過程。任何事物都有其發生、發展和衰亡的歷史,永恒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因此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一切事物和現象。
      (4)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因而,矛盾是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根源。

      43 答: (1)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關于人類認識的產生、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2) 黨的思想路線是指導實際工作的認識路線,其基本內容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在黨的思想路線體系中,其核心是實事求是。
      (3)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黨的思想路線是統一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應用和具體體現。具體表現為:
      ①物質世界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人們只有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用以指導實踐,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這就決定了一切認識和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從主觀愿望或書本出發;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符合實際。
      ②物質世界不僅是客觀的,而且其運動發展是有規律的。這就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必須從事實出發,透過其現象揭示其本質和規律,達到實事求是。
      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相信實踐的權威,堅持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做到實事求是的根本保證和惟一標準。
      ④要堅持黨的思想路線,還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只有集中群眾實踐所形成的正確意見,并回到群眾的實踐中檢驗和發展,才可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44 答: (1) 道德的本質。所謂道德,是指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行為關系的準則或規范,它既包括道德思想觀點,又包括在道德思想指導下的情感、情操和品格等道德品質。從客觀方面看,是指一定的社會關系對社會成員的客觀要求,包括道德關系、道德理想、道德標準、道德原則等。它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則表現為政治道德、職業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會公共生活準則等。從主觀方面看,包括道德行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等。
      (2) 道德與法律不同。道德不是由國家強制制定和強制執行的,而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依靠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持的。人們通過善和惡、正義和非正義、公正和偏私、誠實和虛偽等道德觀念來評價人們的行為,從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
      (3) 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調節社會關系。道德是在調節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中形成的。因此,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道德總是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榜樣感化和思想教育等手段,使人們形成內心的善惡觀念、情感和信息,自覺地按照維護整體利益的原則,來調整個人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和交往中的行為,從而使社會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得以正常進行。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2分。本大題滿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小題中任選兩道題作答,如果三道題全部作答,則第47題無效 )

      45 答: (1)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它一切哲學的最主要、最顯著的特點。它第一次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哲學,論證了實踐在認識和在哲學中的基礎地位,并強調理論要付諸實踐,化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體現和保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本質上的科學性,又規定了它的徹底的革命性。
      (2)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首先表現在它具有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和徹底性,它以實踐為核心,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形成了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重要特征的、徹底完備的哲學理論;其次還表現為它堅持實事求是的客觀性原則。
      (3)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現為它的無產階級階級性,公開申明自己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服務;還表現為它具有最徹底的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階級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性的階級基礎和保證。
      (4)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證,而革命性是科學性的必然結論和歸宿。
      (5)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革命性和階級性是統一的、一致的。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同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相一致,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越正確、越科學,就越符合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馬克思主義哲學越反映無產階級的革命要求,發揮它的革命作用,就越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越堅持無產階級革命立場,就越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并能保證它的科學性;越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就越符合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并能更好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性。

      46 答: (1) 普遍聯系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現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現象、過程彼此相互聯系,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每個事物、現象、過程、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也是相互聯系,彼此制約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各要素彼此聯系組成的有機整體。普遍聯系具有多樣的形式。各種形式的聯系,其性質、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
      (2) 普遍聯系作為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對于我們理解辯證法的全部內容具有重要意義。普遍聯系構成運動和發展,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則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它從規律的高度揭示現實世界普遍聯系的一般形式和本質內容。唯物辯證法的所有規律和范疇,都是從本質層次上揭示事物的普遍聯系的。所以,只有掌握普遍聯系的觀點,才能深刻理解唯物辯證法,才能和形而上學劃清界限。一件工作,必須把它放在與其他事物的聯系之中,放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中,具體分析它的聯系形式和特點,才能認識它的性質,發現它的運動發展方向和規律,才能做好工作。
      (3) 普遍聯系觀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①聯系觀點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方針的重要理論根據。只有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同全球發展趨勢聯系起來制定發展戰略,才能加速我國經濟的發展。
      ②從聯系觀點出發,必須樹立全局觀點,做到統籌兼顧,全面發展;注意事物的系統性,注意系統與系統,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是運用聯系的觀點,從中國經濟建設的整體出發所做出的重大決策。
      ③在現代化建設中把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聯系起來,做到兩個文明一起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④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與此相聯系的再分配領域也是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形式并存。協調好各種所有制經濟和各種分配方式的相互關系,對于深化改革、繁榮經濟、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

      47 答: (1)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同樣存在著一種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就是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辯證發展的規律。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發展的方向和形式。凡是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即適合經濟基礎的性質水平和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的上層建筑,就能存在和鞏固下去;如果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就意味著它已經喪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變為不合理。不現實的,因而是要被淘汰的。
      ②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必須為經濟基礎服務。因此,上層建筑必然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否則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
      ③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適合是一個矛盾不斷產生和不斷解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從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再到新的基礎上的基本適合。人類的歷史就是經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這種矛盾運動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


    日期:2005/7/13
    編輯:達德教育
    來源:www.www888papa.com

    關閉窗口】 【打印此頁

     
    相關鏈接:

    2006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   [2006/11/17]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沖刺模擬試卷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二)   [2006/6/3]
    全國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6/1/7]
    2005年7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8/10]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2005/7/13]
    2005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5/17]
    全國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3/14]
    2004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3/11]
    2004年7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3/11]
    2004年10月份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4/12/2]
    2004年7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卷   [2004/10/6]
    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4/6/15]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4/6/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老司机无码精品A|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无码中文在线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无码少妇A片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射精爆插热吻无码视频|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