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m022"></strike>
    
    
    <ul id="qm022"></ul>
    <strike id="qm022"></strike>
  • 2006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


    發(fā)布時間:2006/11/17     發(fā)布地區(qū):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    

    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30分。)
    1. 哲學基本問題是
    A.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關系問題
    B.辯證法的形而上學的關系問題
    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它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產兒。這句話的意思是
    A.哲學的產生與時代需要密切相關
    B.隨著時代產生的不一定都是哲學
    C.任何具體科學的產生與時代無關
    D.任何時代都有哲學
    3. 哲學不僅是理論化的世界觀,而且是
    A.政治理論
    B.方法論
    C.道德理論
    D.辯證法
    4.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將物質理解為
    A.不可再分的原子
    B.客觀實在
    C.原初物質
    D.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
    5.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
    A.矛盾
    B.運動
    C.空間和時間
    D.可知性
    6. 認為存在著脫離物質的空間和時間的觀點是
    A.唯物主義
    B.唯心主義
    C.不可知論
    D.形而上學
    7. 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其
    A.物質性
    B.可知性
    C.無限性
    D.唯一性
    8.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B.質量互變規(guī)律
    C.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D.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觀點
    9. 久旱缺雨時,下雨對莊稼生長有利;雨澇成災時,下雨對莊稼有害,這說明
    A.事物的聯(lián)系是普遍的、無條件的
    B.事物的聯(lián)系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
    C.事物的運動是客觀的、絕對的
    D.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內部
    10.質變和量變的區(qū)分標準是
    A.變化是否劇烈
    B.變化是否顯著
    C.變化是否超出度
    D.變化是否引起新的量變
    11.屬性與本質的關系是
    A.外在表現(xiàn)與內在聯(lián)系的關系
    B.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C.第一性與第二性的關系
    D.功能和結構的關系
    12.在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的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觀點,它們是
    A.全面的觀點和片面的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和唯物主義觀點
    C.直線論和循環(huán)論
    D.經(jīng)驗論和唯理論
    13.在可能性的范圍內,有兩種相反的可能性,它們是
    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和現(xiàn)實的可能性
    C.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
    D.好的可能性和壞的可能性
    14.價值規(guī)律是通過商品交換中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浮動表現(xiàn)出來的,這說明
    A.必然性通過偶然性為自己開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轉化為偶然性
    C.事物發(fā)展由可能性向現(xiàn)實性轉化
    D.事物發(fā)展由量變轉化為質變
    15.對不可知論予以最有力的駁斥的是
    A.客觀真理
    B.客觀事實
    C.科學理論
    D.社會實踐
    16.一切唯物主義認識論都是
    A.反映論
    B.能動反映論
    C.科學反映論
    D.機械反映論
    17.實踐的最基本形式是
    A.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B.人類改造自然的生產活動
    C.人們處理相互關系的社會活動
    D.人類探索宇宙的科研活動
    18.認識的辯證發(fā)展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這一原理運用于實際,形成了我們黨的
    A.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
    B.批評自我批評的作風
    C.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D.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19.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
    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B.實事求是
    C.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
    D.生產力理論
    20.在從猿到人的過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
    A.生存環(huán)境
    B.生產勞動
    C.誕生語言
    D.分化出雙手
    21.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的是
    A.綠色植物和某些細菌
    B.從事勞動實踐的人類
    C.具有能動創(chuàng)造性的動物
    D.包括溫度、土壤在內的非生物環(huán)境
    22.生產方式是指
    A.生產者和生產對象的統(tǒng)一體
    B.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統(tǒng)一體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體
    D.生產目的和生產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體
    23.從起源的角度上看,國家是
    A.調和階級矛盾的工具
    B.管理社會的機構
    C.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
    D.社會契約組織
    24.把社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據(jù)是
    A.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
    B.生產關系的性質
    C.生產規(guī)模的大小
    D.統(tǒng)治階級的本質
    25.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這一觀點是
    A.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觀點
    B.夸大自然作用的錯誤觀點
    C.唯心主義的唯意志論
    D.忽視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舊唯物主義觀點
    26.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B.社會生產同保護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與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D.實現(xiàn)經(jīng)濟不斷增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矛盾
    27.上層建筑對經(jīng)濟基礎反作用的性質是由
    A.上層建筑是否為經(jīng)濟基礎服務決定的
    B.上層建筑是否適合經(jīng)濟基礎的狀況決定的
    C.上層建筑是否建立在經(jīng)濟基礎之上決定的
    D.上層建筑所服務的經(jīng)濟基礎的性質決定的
    28.國家消亡的前提是
    A.階級完全消滅
    B.全球廢除國家
    C.消滅階級關系
    D.所有國家結成聯(lián)盟
    29.把世界歷史看成是在地球上建立功業(yè)的偉人的歷史,這種觀點屬于
    A.歷史唯物主義
    B.歷史唯心主義
    C.樸素唯物主義
    D.庸俗唯物主義
    30.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化是
    A.永無止境的發(fā)展過程
    B.無法實現(xiàn)的幻想
    C.可望不可及的理想
    D.最終可完全實現(xiàn)的理想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至少有兩項正確,錯選、漏選不得分。)
    31.以下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有
    A.人的命,天注定
    B.自由選擇的意志高于一切
    C.心外無物
    D.存在即被感知
    E.世界不過是絕對觀念的影子
    3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包括
    A.資本主義生產的發(fā)展
    B.無產階級斗爭的需要
    C.自然科學的新成就
    D.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
    E.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
    33.以下說明意識的本質的有
    A.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B.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C.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
    D.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E.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3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A.占主導地位的矛盾
    B.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C.占主導地位的矛盾方面
    D.對抗性的矛盾
    E.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方面
    35.理性認識的特點有
    A.抽象性
    B.直接性
    C.形象性
    D.間接性
    E.具體性
    36.以下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有
    A.邏輯理論
    B.自然科學理論
    C.法律思想
    D.政治思想
    E.宗教
    37.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的多樣性表現(xiàn)在
    A.同一社會形態(tài)中的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各有特點
    B.不同國家在某一社會形態(tài)中具有的典型意義不同
    C.不同國家由低級社會形態(tài)向高級社會形態(tài)的過渡形式各有特點
    D.一個國家可能超越某個社會形態(tài)
    E.一個國家可以既有占主導地位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也有不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38.社會主義改革是
    A.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B.必須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
    C.要依靠群眾支持
    D.要在安定團結的環(huán)境下進行
    E.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相統(tǒng)一的
    39.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系是
    A.世界觀決定人生觀
    B.人生觀是世界觀的基礎
    C.人生觀和世界觀沒有必然聯(lián)系
    D.人生觀對世界觀有重大影響
    E.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40.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有
    A.生產力高度發(fā)展,社會產品極大豐富
    B.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按勞分配
    C.消滅舊式分工,個人得到全面發(fā)展   
    D.自由得到充分展現(xiàn),不受規(guī)律制約
    E.國家完全消亡, 代之以社會管理機關
    三、簡答題(41和44題各6分,42和43題各7分。)
    41.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42.簡述規(guī)律及其特點。
    43.為什么說能動的反映是摹寫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44.如何理解人的價值的兩重性及其相互關系?
    四、論述題(三選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5.運用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的原理闡述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正確處理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關系的必要性。
    46.闡述科學及其社會功能,說明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現(xiàn)實意義。
    47.論述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原理,說明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展先進文化的重要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單選題:1分×30

    1.D  2.A  3.B  4.A  5.B  6.B  7.A   8.D   9.B   10. C   11.A  12.C  13.D  14.A 15.D  16.A  17.B  18.D  19.B  20.B  21.A  22.C  23.C  24.B  25.A  26.C  27.D  28.A  29.B  30.A

    二、多選題:2分×10

    31.BCD   32.ABCD  33.BDE  34.CE  35.AD  36.CDE  37.ABCDE  38.ABCDE  39.ADE  40.ACE

    三、簡答題:共26分

    4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區(qū)別在于研究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以自然、社會、思維最一般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而具體科學以一定領域的具體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3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聯(lián)系在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3分。

    42.規(guī)律是事物和現(xiàn)象之間內在、本質、必然的聯(lián)系。1分。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不依賴人的意志為轉移,2分。規(guī)律具有穩(wěn)定性、重復性,只要條件具備,規(guī)律就必然起作用,2分。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在自己適用的范圍內普遍有效,2分。

    43.反映具有摹寫性,是指認識必然以所反映的事物為原型,無論認識的表現(xiàn)形式多復雜,歸根到底來源于客觀事物。2分。反映具有創(chuàng)造性,是指認識不僅反映對象的感性形象,而且通過概念、判斷等抽象形式反映對象的本質。2分。摹寫是創(chuàng)造性的摹寫,創(chuàng)造是摹寫為基礎的創(chuàng)造。只講創(chuàng)造,不講摹寫,是先驗論;只講摹寫,不講創(chuàng)造,是舊唯物主義反映論。3分。

    44.人的社會價值表現(xiàn)為人對社會的貢獻,人的自我價值表現(xiàn)為社會要尊重人的存在、尊嚴、滿足人的需要。2分。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前提,,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2分。社會應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個人要為社會發(fā)展做貢獻。2分。

    四、論述題:共24分

    45.運動是指一切事物的變化及其過程。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2分。靜止是一定條件下的平衡穩(wěn)定的狀態(tài)。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2分。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動中有靜,靜中有動。2分。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1分。

    發(fā)展是硬道理。我國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必須要靠自己的發(fā)展,不發(fā)展就是自甘落后,是沒有出路的。穩(wěn)定是發(fā)展的條件。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如果社會混亂,不僅無法搞建設,連外資、外援也進不來了。5分。

    46.科學的社會功能有:(1)破除四舊,樹立四新;(2)變革生活方式;(3)有利于管理社會;(4)改變社會關系,促進社會變革;(5)通過物化為生產工具、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擴大勞動對象的范圍、提高勞動對象的質量、使管理更加科學化的途徑推動生產力發(fā)展。10分。在現(xiàn)代社會中,科學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就是充分發(fā)揮科學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使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插上科學的翅膀,快速騰飛。2分。

    47.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表現(xiàn)在,第一,與社會存在的發(fā)展不同步,社會意識的發(fā)展可以超越當前的社會存在。雖然我國尚屬發(fā)展中國家,但仍可以推進思想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2分。第二,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在思想領域不一定落后。我國經(jīng)濟雖然落后,仍可以在思想文化領域多做貢獻。2分。第三,有自身的歷史繼承性。我國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可以用來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2分。第四,社會意識各形式相互作用。發(fā)展社會主義各項文化事業(yè),使各項事業(yè)共同進步。2分。第五,社會意識有反作用,先進的思想意識促進社會發(fā)展,落后的思想意識阻礙社會發(fā)展。發(fā)展先進文化、抵制錯誤思想能夠加快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4分。


    日期:2006/11/17
    編輯:達德教育
    來源:www.www888papa.com

    關閉窗口】 【打印此頁

     
    相關鏈接:

    2006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   [2006/11/17]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沖刺模擬試卷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二)   [2006/6/3]
    全國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6/1/7]
    2005年7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8/10]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2005/7/13]
    2005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5/17]
    全國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3/14]
    2004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3/11]
    2004年7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5/3/11]
    2004年10月份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4/12/2]
    2004年7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卷   [2004/10/6]
    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4/6/15]
    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2004/6/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国产无码网页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无码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三飞|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