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
|
發布時間:2005/5/17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tj
|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是( 。 A.是否承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是否承認階級斗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認上層建筑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氣等具體物質形態的觀點屬于( 。 A.樸素唯物主義 B.庸俗唯物主義 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 3.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A.古希臘樸素唯物主義哲學 B.近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 C.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 D.德國古典哲學 4.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靜止是( 。 A.運動的一種偶然現象 B.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C.運動的外在表現 D.運動過程的結束 5.空間是指( ) A.物質運動的持續性 B.物質運動的順序性 C.物質運動的廣延性 D.物質運動的規律性 6.世界的統一性問題說的是世界萬物是否( 。 A.普遍聯系 B.永恒發展 C.有一個共同本原 D.有共同發展規律 7.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的惟一特性是( 。 A.可知性 B.可變性 C.客觀實在性 D.相對穩定性 8.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 。 A.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B.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 C.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過程 D.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 9.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 B.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問題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 10.建設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做依據的哲學原理是( 。 A.內因與外因關系的原理 B.共性與個性關系的原理 C.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的原理 D.辯證否定的原理 11.“因為未來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誕生時便已完全確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種情況都可以精確無誤地推演出來。”這是一種( )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機械決定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12.下列說法中,強調全面看問題的是( ) A.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B.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1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 A.唯物論的觀點 B.辯證法的觀點 C.實踐的觀點 D.可知論的觀點 14.瑞士昆蟲學家保羅•米勒發明的殺蟲農藥DDT,因其藥效穩定,一度在世界各國大量生產、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獲諾貝爾獎。但后來在使用DDT的實踐中發現它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又被絕大多數國家禁止生產和使用。從哲學上看,這件事說明( 。 A.人們的認識是不斷由片面走向全面的過程 B.人們的認識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C.人們的認識是摹寫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D.人們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 15.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 。 A.感覺—知覺—表象 B.實踐—認識—實踐 C.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 D.概念—判斷—推理 16.下列說法中,符合馬克思主義檢驗真理標準觀點的是( 。 A.以實踐的效果定是非 B.以偉人之言論定是非 C.以眾人之意見定是非 D.以自己的認識定是非 17.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鑰匙是把社會歷史理解為( 。 A.社會形態的演變史 B.生產勞動的發展史 C.國家政權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8.全部人類社會關系中,最基礎的關系是( ) A.血緣親族關系 B.社會生產關系 C.政治思想關系 D.文化交往關系 19.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 A.生產產品品種的多少 B.生產產品質量的優劣 C.勞動對象的豐富程度 D.用什么勞動工具進行生產 20.生產關系是反映( ) A.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范疇 B.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范疇 C.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范疇 D.人與生產力之間關系的范疇 21.國家政權主要代表( 。 A.剝削階級的利益 B.勞動人民的利益 C.統治階級的利益 D.先進階級的利益 22.劃分經濟社會形態的根本標準是( ) A.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B.生產關系的性質 C.社會的政治制度 D.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23.社會發生階級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奪另一部分人的財產 B.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出現剩余產品的私有制 C.人們私有觀念的形成和發展 D.腦力勞動者占有體力勞動者的勞動產品 24.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是( 。 A.根本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 B.根本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變執政黨的領導方法 D.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25.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表現為( 。 A.加速或延緩歷史的發展 B.改變歷史發展的規律 C.決定歷史時代的根本特點 D.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 26.科學活動的生命力在于( ) A.寬松的社會環境 B.自由討論的學術氛圍 C.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創新 D.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27.從實質上說,社會交往是( ) A.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 B.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活動 C.各種社會群體之間的思想交流 D.不同個人之間的物質交換活動 28.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 。 A.一切經濟關系的總和 B.一切政治關系的總和 C.一切思想關系的總和 D.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29.人生觀是指人們對( 。 A.社會的總觀點 B.人的生命運動的總觀點 C.人生意義和目的的根本觀點 D.生活中具體問題的觀點 30.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 。 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B.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 C.社會科學的發展程度 D.政治體制的革新程度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給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有( ) A.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宇宙觀 B.充實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 C.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是正確的 D.給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了許多新的研究課題 E.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終極真理 32.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 ) A.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人腦的機能 C.人的頭腦中固有的 D.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E.人腦的分泌物 33.下列選項中說明量變是質變前提的有(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九層之臺,起于壘土 C.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D.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E.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3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 ) A.保持事物相對穩定,為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雙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C.規定事物向對立面轉化的基本趨勢 D.推動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和相互關系發生變化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實現事物的質變 35.下列選項中,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共同具有的觀點有( ) A.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B.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C.認識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發展過程 D.認識是主動的創造過程 E.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36.人口因素對社會發展起著制約和影響的作用,其表現有( ) A.人口因素能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B.人口生產能決定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C.人口生產能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 D.人口生產能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 E.人口生產是社會物質生產的必要前提 37.馬克思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會形態。下列各項屬于這三大社會形態的有( ) A.傳統的農業社會 B.近代的工業社會 C.人的依賴性社會 D.物的依賴性社會 E.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 38.上層建筑由諸多要素構成,下列各項屬于上層建筑要素的有( ) A.軍隊、警察、法院等設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邏輯學、語言學、自然科學 E.文藝、道德、宗教 39.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的基本含義有( ) A.科學滲透于現代生產力系統的各類要素之中 B.科學技術因素可以代替自然資源 C.科學技術是社會財富的惟一源泉 D.科學對生產的發展具有主導作用和超前作用 E.科技進步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杠桿 40.進入自由王國階段是指人們( ) A.擺脫自然的奴役和社會的壓迫 B.不再受自然和社會規律的支配 C.擺脫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 D.成為自己社會關系的主人 E.獲得完全絕對的自由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41、42小題各7分,43、44小題各6分,共26分) 41.簡述實踐和認識的含義以及二者的辯證關系。(7分) 42.簡述生產力的含義及現代生產力系統的要素。(7分) 43.什么是一元論和二元論?在世界的統一性問題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何異同?(6分) 44.簡述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6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2分,共24分) 45.說明本質和現象辯證關系的原理,以及這一原理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指導意義。(12分) 46.試述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內容及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12分) 47.試述關于社會進步是客觀的歷史進程的原理及其現實意義。(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