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刑法學試題
課程代碼:0024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我們可以將刑法的任務概括為( )
A.打擊敵人 B.懲罰犯罪
C.保護法益 D.保護人民
2.我國刑法的體系是指刑法典的( )
A.組成 B.結構
C.內容 D.組成和結構
3.在刑法溯及力問題上,從刑法理論上看比較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是( )
A.從舊原則 B.從新原則
C.從新兼從輕原則 D.從舊兼從輕原則
4.在犯罪的理論分類中,與法定犯相對應的是( )
A.自然犯 B.行政犯
C.基本犯 D.國事犯
5.認定犯罪的具體法律標準是( )
A.犯罪概念 B.犯罪構成
C.犯罪的主觀要件 D.犯罪的客觀要件
6.作為犯罪主體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針對該犯罪的( )
A.實行犯而言的 B.教唆犯而言的
C.幫助犯而言的 D.脅從犯而言的
7.下列關于緊急避險問題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避險行為損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險可能造成的損害
B.實行避險行為對行為主體沒有任何限制
C.危險的來源中不包括人的不法侵害
D.避險必須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為
8.我國刑罰的目的是( )
A.懲罰犯罪 B.懲罰犯罪與保護人民
C.預防犯罪 D.打擊敵人與保護人民
9.以刑法有無明文規定為標準,可以將量刑情節分為( )
A.應當情節與可以情節 B.法定情節與酌定情節
C.從寬情節與從嚴情節 D.案中情節與案外情節
10.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可以適用假釋的是( )
A.被判處管制的 B.被判處罰金的
C.被判處拘役的 D.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
11.參加恐怖組織后又殺人的,應定( )
A.參加恐怖組織罪 B.故意殺人罪
C.參加恐怖組織罪與故意殺人罪中的重罪 D.參加恐怖組織罪和故意殺人罪
12.丟失槍支不報罪的主觀方面( )
A.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 B.只能是直接故意
C.是過于自信的過失 D.是疏忽大意的過失
13.生產、銷售假藥罪的“假藥”不包括( )
A.超過有效期的藥 B.變質的藥
C.被污染的藥 D.未取得批準文號的藥
14.金融憑證詐騙罪中的“金融憑證”不包括( )
A.支票 B.銀行存單
C.委托收款憑證 D.匯款憑證
15.行為人為索取賭債而扣押、拘禁他人的,構成( )
A.綁架罪 B.敲詐勒索罪
C.非法拘禁罪 D.賭博罪
16.關于侮辱罪和誹謗罪,正確的說法是( )
A.都可以采用暴力手段 B.都必須捏造事實
C.都要求情節特別嚴重 D.都是針對特定的人
17.關于遺棄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遺棄的對象必須是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
B.遺棄行為情節惡劣的,才構成犯罪
C.遺棄罪的主觀方面可以是過失
D.遺棄罪的行為人必須是對被遺棄者負有扶養義務的人
18.關于偽證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只能發生在刑事訴訟中
B.可以由證人構成
C.作偽證的目的是干擾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D.可以由鑒定人構成
19.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罪屬于( )
A.危害國家安全罪 B.軍人違反職責罪
C.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D.危害國防利益罪
20.招搖撞騙罪中的“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包括冒充( )
A.警察 B.軍人
C.稅務機關工作人員 D.法官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具體內容包括( )
A.刑罰與罪質相適應 B.刑罰與犯罪情節相適應
C.刑罰與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D.刑罰與形勢相適應
E.刑罰與民憤相適應
22.與自然人犯罪相比,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的特點是( )
A.整體性 B.雙重性
C.全面性 D.局限性
E.無罪過性
23.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共犯人分為( )
A.主犯 B.從犯
C.脅從犯 D.幫助犯
E.教唆犯
24.依我國刑法規定,不能適用死刑的犯罪分子是( )
A.犯罪的外國人 B.犯罪以后自首的人
C.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 D.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
E.犯罪時懷孕的婦女
25.挪用資金罪與職務侵占罪的主要區別有( )
A.對象不完全相同 B.犯罪主體不同
C.行為不同 D.故意內容不同
E.罪過形式不同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刑法
27.想象競合犯
28.侵占罪
29.一般累犯
四、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誤,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誤的打 “×”,并說明其正確或錯誤的理由。
30.只要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以后,而沒有完成犯罪的,均構成犯罪預備。( )
31.我國刑法規定,對于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
32.根據刑法的規定,納稅人繳納稅款后,采取假報出口等欺騙方法,騙取所交納的稅款的,構成騙取出口退稅罪。( )
33.無論行為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綁架他人,均只能構成綁架罪。( )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34.簡述犯罪未得逞。
35.緩刑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36.簡述醫療事故罪的構成特征。
六、論述題(本大題14分)
37.試述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的過失的異同。
七、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0分)
38.被告人李某,男,1990年2月5日生,無業。2006年10月9日,李某在街道上行走時,樓上一戶居民從窗口往下倒水,正好澆在李某頭上。李某非常生氣,抬頭往樓上喊話,問是誰倒的水,可是沒有人應答。李某站在原地打電話,叫來朱某(男,17歲)、鄧某(男,17歲)和唐某(男,19歲)。四人經過商量,一起來到三樓一家門前敲門。屋內有人問是誰敲門,李某回答說:“警察,查戶口!”騙開門后,四人一擁而上,圍住開門的田某,質問他為什么向樓下倒水。田某說自己沒有向樓下倒水,鄧某拿出攜帶的匕首讓田某承認,田某被迫承認了。唐某要田某拿出300元錢出來賠償,田某不愿意,只同意給50元錢。李某向朱某使了一下眼色,朱某進屋搜出一臺筆記本電腦。李某對田某說:“限你3天之內拿3000塊錢來取電腦。”四人沒有留下任何聯系方式,將電腦拿走后當天以1500元的價格賣出。案發后,朱某、鄧某和唐某均外逃,李某被抓獲。
請結合本案案情,回答下列問題:
(1)李某構成什么罪?為什么?(6分)
(2)根據刑法的規定,影響對李某適用刑罰輕重的情節主要有哪些?(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