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學概論”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斯賓塞認為,社會同生物一樣也是一個有機體,但社會不是簡單的有機體而是( ) A.大有機體 B.超有機體 C.進化有機體 D.聚合有機體
2.涂爾干的哪一本著作是用一種社會事實去解釋另一種社會事實的范例?( ) A.《自殺論》 B.《社會勞動分工論》 C.《貧民的狀況》 D.《經濟與社會》
3.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在實踐中首先提出的一種社會學研究資料的收集方法是( ) A.問卷調查 B.實地研究 C.深度訪談 D.社會觀察
4.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是( ) A.問卷訪談 B.實地研究 C.定性分析 D.定量分析
5.社會諸要素之間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系是( ) A.社會關系 B.社會結構 C.社會互動 D.社會交換
6.把社會行動作為研究對象的社會學家是( ) A.馬克思 B.雷克斯 C.霍曼斯 D.帕森斯
7.一種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種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叢,融入本文化的過程稱 ( ) A.文化傳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流變 D.文化沖突
8.“刮風不是文化,利用風力發電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 A.創造性 B.習得性 C.共享性 D.累積性
9.人在成年以后的社會化是( ) A.基本社會化 B.正向社會化 C.繼續社會化 D.反向社會化
10.文化反哺也稱( ) A.基本社會化 B.正向社會化 C.反向社會化 D.重新社會化
11.以善惡評價的方式來評價和調節人們行為和觀念的規范是( ) A.習俗 B.道德 C.法律 D.宗教
12.認為人類行為的社會目的主要是看他們賦予這些目的的意義,而這些意義是在社會互動中不斷建立和再建立起來的,這是( ) A.結構功能論 B.印象管理論 C.社會交換論 D.符號互動論
13.在現實生活中,社會成員依據一定的規則和程序來進行社會互動,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認的互動規則是一切社會生活的基礎。這一假設屬于( ) A.符號互動學 B.常人方法學 C.社會交換論 D.結構功能論
14.在社會互動中,行為者之間為達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標而彼此密切配合的社會互動形式稱( ) A.合作 B.學習 C.共享 D.交換
15.對于公共部門表述錯誤的說法是( ) A.被國家授予公共權力 B.以社會的公共利益為組織目標 C.管理各項社會公共事務和私人事務 D.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法定服務
16.面對面的互動所形成的、具有親密的人際關系的社會群體稱( ) A.親密群體 B.初級群體 C.同輩群體 D.次級群體
17.科層制最大的優點在于( ) A.明確的職位等級體系 B.專業化程度高 C.行政管理效率高 D.量才錄用
18.社會制度的核心是( ) A.價值標準 B.規范體系 C.經濟基礎 D.上層建筑
19.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是( ) A.財產繼承制度 B.婚姻制度 C.生育制度 D.親子制度
20.進入20世紀之后,社區研究的一個重大發展就是開拓了城市社區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學派就是( ) A.法蘭克福學派 B.衣阿華學派 C.華盛頓學派 D.芝加哥學派
21.達倫多夫認為:“我們稱做社會分層的不平等體系,只不過是社會權力結構的派生物”。這屬于社會分層理論的( ) A.功能論 B.精英論 C.沖突論 D.互動論
22.社會成員在社會分層結構中跨越等級界限的位置移動是( ) A.垂直流動 B.水平流動 C.向上流動 D.向下流動
23.子女相對于其父母地位的變化稱( ) A.垂直流動 B.水平流動 C.代內流動 D.代際流動
24.某學校為了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建立獎學金、跳級等激勵機制來獎勵學生,這一社會控制形式屬于( ) A.積極性控制 B.消極性控制 C.內在控制 D.非制度化控制
25.一種行為之所以被視為偏差行為,是因為社會的權力集團給這種行為貼上了偏差的標簽,偏差行為只是一種被社會定義為偏差的行為,這是( ) A.規范理論 B.控制理論 C.權變理論 D.標簽理論
26.社會中的各種規則對約束人的行為失去效力,社會既不能提供給人們以預期的回報,也不能對違規的行為以懲罰,這是( ) A.社會病理學理論 B.社會解組理論 C.價值沖突理論 D.行為偏差理論
27.不存在客觀意義上的社會問題,社會問題僅僅是人們對某種社會情況的界定過程的主觀產物,社會學家真正面對的研究對象不是社會問題本身,而是某種情況如何被定義為社會問題的過程及其客觀條件,這是( ) A.行為偏差理論 B.行為界定理論 C.對象建構理論 D.社會建構理論
28.經濟方面從產品經濟轉變為服務性經濟;專業與技術人員處于主導地位;理論知識處于社會中心地位;社會不斷創造著新的智能技術。這是什么社會形態?( ) A.信息社會 B.風險社會 C.工業社會 D.后工業社會
29.在恐怖主義具有的四個要素中,除了暴力性、不可預測性和象征性外還具有( ) A.極端性 B.政治性 C.顛覆性 D.民族性
30.全球化的起飛階段是在( ) A.15世紀末期到18世紀中期 B.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70年代 C.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 D.20世紀60年代后期到現在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社會學的功能包括( ) A.研究功能 B.教育功能 C.社會管理功能 D.社會批評功能 E.社會預測功能
32.文化的結構包括( ) A.文化特質 B.文化脈絡 C.文化集叢 D.文化功能 E.文化模式
33.沖突的類型有( ) A.爭論 B.拳斗 C.械斗 D.仇斗 E.戰爭
34.屬于初級群體類型的單位有( ) A.家庭 B.鄰里 C.工廠 D.伙伴群體 E.陪審團群體
35.第三部門組織的基本特征包括( ) A.以公共利益為組織目標 B.獨立于政府組織 C.不以營利為組織目標 D.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組織 E.依靠組織成員的志愿參與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社會學 37.社區發展 38.“鏡中之我” 39.社會分層 40.參照群體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社會學的研究功能。 42.簡述社會化的基本內容。 43.簡述社會網絡的特征。 44.簡述社會現代化的主要內涵。 45.簡述宗教和邪教的區別。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系實際談談你對中國城市社區建設的看法。 47.試述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