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管理心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16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被美國心理學界公認為工業社會心理學創始人的是【 】
A.梅奧 B.勒溫
C.閔斯脫博格 D.馬斯洛
2.管理的核心是【 】
A.人 B.事
C.任務 D.目標
3.“團體力學理論”的創立者是【 】
A.麥格雷戈 B.勒溫
C.巴納德 D.德魯克
4.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私利的人性假設理論是【 】
A.“經濟人”假設 B.“社會人”假設
C.“自我實現人”假設 D.“復雜人”假設
5.強調環境和情況對個人行為和性格起決定作用,認為環境中的事物通過學習成為自己行為的模式,而個人的行為對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的個性理論是【 】
A.特質論 B.社會學習論
C.個性類型論 D.心理分析論
6.個人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是【 】
A.氣質 B.性格
C.能力 D.人格
7.對人的知覺與對物的知覺的區別的根本點是【 】
A.對人的知覺主要停留在被知覺者的身體姿態
B.對人的知覺主要停留在被知覺者的面部表情
C.對人的知覺主要停留在被知覺者的外部行為
D.對人的知覺賦予了更多的社會意義
8.一個人通過對自己行為的觀察而對自己心理活動狀態的認識是【 】
A.自我管理 B.社會知覺
C.自我意識 D.自我知覺
9.主體對某特定對象進行認知、評價并作出價值判斷所形成的心理傾向是【 】
A.興趣愛好 B.價值觀
C.態度 D.人生觀
10.心理學家勒溫認為改變態度的方法,離不開的是【 】
A.學習 B.群體的規范和價值
C.溝通 D.一個人持有兩個彼此互相矛盾的認知
11.提出著名的雙因素理論的是【 】
A.沙赫特 B.麥克利蘭
C.赫茨伯格 D.羅賓斯
12.認為可以通過控制外部刺激達到調節人的行為之目的的激勵理論是【 】
A.期望理論 B.強化理論
C.公平理論 D.挫折理論
13.作為群體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群體內的成員應具有【 】
A.共同的信念和群體意識 B.相同或相似的群體規范
C.相似的外部群體行為表現 D.共同的行為習慣和認知
14.研究新產品開發或售后服務的小組是【 】
A.長久性正式群體 B.暫時性正式群體
C.長久性非正式群體 D.暫時性非正式群體
15.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現出與群體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為,但內心卻仍然堅持個人意見的現象是【 】
A.從眾 B.順從 C.盲從 D.個性
16.如果群體目標和組織目標的一致性程度很低,但是群體的凝聚力弱,那么它對生產效率的影響是【 】
A.降低 B.提高
C.不明顯 D.顯著降低
17.在溝通的過程中,把信息源的想法、意圖轉換成媒體易于傳送的信息是【 】
A.通道 B.解碼
C.反饋 D.編碼
18.美國的組織行為學家戴爾通過實驗比較研究,認為效果最好的溝通方式是【 】
A.口頭與書面溝通的混合方式 B.口頭溝通的方式
C.書面溝通的方式 D.書面直接溝通的方式
19.下級對某個上級領導有好感,這位領導的指示、要求,就很容易為下屬接受和執行;反之,如果下級對某個上級領導有反感,上級領導的指示、要求、建議等等,往往會打折扣。這種溝通障礙是【 】
A.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礙 B.知覺的選擇性障礙
C.語義上的障礙 D.知識經驗水平的限制
20.經濟、政治、法律、倫理等人際關系是【 】
A.正式的社會性人際關系 B.自然性人際關系
C.正式的人際關系 D.社會性人際關系
21.“同聲相應,同氣相投”反映的人際關系的基本規律是【 】
A.互需互酬規律 B.吸引接近規律
C.趨同離異規律 D.交互中和規律
22.領導者按照決策及其實施計劃組織人力、財力、物力,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實現管理目標的能力是【 】
A.決策能力 B.用人能力
C.組織能力 D.社交能力
23.20世紀60年代以后,影響領導有效性的研究使之轉入“情景理論”階段的理論是【 】
A.權變理論 B.行為理論
C.品質理論 D.生命周期論
24.主要特征為領導者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的領導決策方式是【 】
A.參與式的領導決策 B.集權式的領導決策
C.放權式的領導決策 D.綜合性的領導決策
25.近年來的目標管理的中心是【 】
A.中期規劃或戰術規劃 B.中期規劃或戰略規劃
C.長期規劃或戰略規劃 D.短期規劃或戰術規劃
26.組織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是【 】
A.組織文化 B.組織形象
C.組織目標 D.組織規范
27.組織精神、組織價值觀,乃至整個組織文化的核心是【 】
A.重視資源的有效合理使用 B.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
C.重視信息的搜集、分析和處理 D.重視技術的改革和發展
28.一個人在某一特性上受到很高或很差的評價時,就會影響到人們對他的其他所有特性的評價,心理學上稱這種影響為【 】
A.印象性偏差 B.首因偏差
C.暗示性偏差 D.暈輪效應偏差
29.組織發展的目的是【 】
A.調整管理結構 B.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C.增加組織的發展潛力 D.提高組織的效能
30.勒溫特別重視組織變革過程中的【 】
A.人的心理機制 B.制定組織變革的措施
C.組織成員的行為模式 D.組織內部的協作效率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有【 】
A.教育因素 B.家庭因素
C.文化傳統因素 D.階級和階層因素
E.先天遺傳因素
32.目標理論認為對目標的合適程度加以分析的標準或角度有【 】
A.目標的具體性 B.目標的難易性
C.目標的可接受性 D.目標的系統性
E.目標的激勵性
33.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除了有相似性和一致性、距離的遠近、交往的頻率之外,還有
【 】
A.性格和氣質 B.主觀印象
C.思想品德 D.行為活動的有效性
E.需求互補
34.影響領導決策的客觀因素有【 】
A.客觀對象的特點和規律 B.情報資料的搜集
C.社會發展的需要 D.國家政策和法律規范
E.組織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35.現代的組織結構設計原則有【 】
A.管理體制與組織結構的合理化
B.提高管理水平
C.尋求現代管理組織結構的新形式
D.集中管理與分散經營的緊密化
E.節約管理費用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6.簡述麥格雷戈提出的Y理論的基本觀點。
37.簡述自我意識對自我管理的意義。
38.簡述公平理論的實踐意義。
39.簡述組織文化建設的內容。
40.簡述組織變革阻力的產生原因及克服變革阻力的方法。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結合管理實踐闡述如何在管理中加強對非正式群體的引導和利用。
42.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克服績效考核中的心理偏差。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5分)
43.案例:原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設計了一個實驗:被試者是一些四年級、七年級和九年級的學生。給學生一張問卷,其中有幾條關于道德問題的判斷,學生應對這些判斷表示贊成或反對。問題很簡單,每個學生都能根據公認的準則作出回答。過了一段時間之后,把這些道德的判斷列入一張更長的項目單之中,而在學生回答之前給予暗示,指明其他人都贊成錯誤的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極少數人接受暗示、屈從壓力而改變其原來的主意,絕大多數人并沒有改變主意。
結合案例資料請回答:
(1)這一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管理現象?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2)個體對群體的壓力不予接受時的表現類型還有哪些?
(3)如何在管理實際中進行有效的群體壓力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