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人村出21大學生6博3碩 |
|
發布時間:2005/11/19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東方網
|
|
南陵縣格里村是皖南新四軍老根據地,白果是這片紅土地上的一個自然村,這個16戶不足百人的小村莊卻有21人成了大學生,其中6人成了博士,該村被人譽為紅土地上的“博士村”。 1977年恢復高考后,白果這個偏僻小村莊里的孩子們終于看到了進大學的希望。當年鄭重考取了武漢地質學院,成為該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后,孩子們信心倍增。之后,該村大學生層出不窮。鄭重一家兄妹四人全都考取了大學,考上大學后,他們沒有停滯不前,不斷努力深造,鄭重的弟弟鄭旭光成了該村第一個博士后,學生們更是深受鼓舞,他們你追我趕,紛紛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目前,該村已有6人獲得了國內外名校博士學位,3人獲得了碩士學位。 21名大學生雖不多,但卻占這個村莊人口的1/4,該村16戶人家,幾乎家家都有大學生,多的三四位。該村為什么會出這么多大學生、博士生呢?該村尊師重教氛圍濃郁,再困難的家庭都拼命供子女上學讀書,大家不比吃不比穿,哪家的子女培養教育得成功,哪家就是全村的光榮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比、學、趕、幫、超的教育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長勤勞節儉的品質深深地影響激勵著孩子們,即使學習困難再大、條件再差,孩子們也能克服。山區師資匱乏,孩子們深知培養大學生極其艱難,因此他們都想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熱衷填報師范院校,有的在家鄉從事基礎教育,有的在外地從事高等教育,有的成了碩士生、博士生導師,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的教育。該村田少收入低,有的學生為減輕家庭負擔不輟學,采取曲線深造的辦法,即先上中專,然后邊工作邊深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