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0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西方行政學說史”試題 |
|
發布時間:2004/6/15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
|
|
課程代碼:032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均無分。
1.威爾遜指出,行政管理的領域與政治領域的混亂和沖突相距甚遠,是一種( )
A.功能性領域 B.事務性領域
C.專業性領域 D.基礎性領域
2.泰羅的科學管理( )
A.注重人際互動的影響 B.注重為社會服務的道德觀念
C.注重對效率標準的追求 D.注重外在因素對組織的影響
3.西蒙提出的滿意決策模式的一個基礎是( )
A.無限理性 B.有限理性
C.功利主義 D.非理性
4.韋伯認為,唯一純粹的合法性類型是( )
A.傳統型 B.個人魅力型
C.法理型 D.民主型
5.在官僚制中,一般官員在薪水的級別上正常晉升時可依據( )
A.資歷 B.社會地位
C.親疏關系 D.家庭背景
6.古立克認為將目的具體化的唯一途徑是( )
A.組織 B.人員配置
C.計劃 D.協調
7.當周圍的變化和反應互相交織,不斷出現時,針對這種情況必然出現的敏感能力,福萊特稱之為( )
A.互相滲透定律 B.圓環反應定律
C.情況定律 D.權變定律
8.通過霍桑研究,形成了( )
A.古典學派 B.決策學派
C.人際關系學派 D.制度學派
9.《經理人員的職能》這本名著的作者是( )
A.泰羅 B.法約爾
C.巴納德 D.梅奧
10.組織決策有兩個因素:組織目標和( )
A.“隨機應變”因素 B.組織制度
C.組織原則 D.組織規劃
11.西蒙把決策前提分成兩類,其中有關應當做什么的道德說明是( )
A.價值前提 B.事實前提
C.行為前提 D.制度前提
12.里格斯認為發展過程中兩個關鍵性的因素是分化和( )
A.參與 B.綜合
C.自主 D.控制
13.綜視決策模式也稱混合掃描決策模式,它的創始人是( )
A.Y?道爾 B.艾爾泰?埃佐尼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14.理性決策模式旨在追求( )
A.“最佳”決策 B.“滿意”決策
C.“穩妥”決策 D.“合法”決策
15.威爾達夫斯基認為,個人主義者企圖用來取代權威的是( )
A.集體約制 B.自我約制
C.社會約制 D.政府約制
16.在行政教育方面,沃爾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教學形式是( )
A.演繹法 B.歸納法
C.數量分析法 D.成對選擇法
17.卡斯特認為,人們使用的知識、技術、裝備和設施構成了( )
A.技術分系統 B.社會心理分系統
C.管理分系統 D.結構分系統
18.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國家的起源,但最有影響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掠奪或剝削理論,另一種是( )
A.進化論理論 B.契約理論
C.經濟發展理論 D.社會發展理論
19.由福萊特提出的管理理論是( )
A.管理組織理論 B.行政生態理論
C.動態管理論 D.政府管理理論
20.在行政管理人員應執行的七項重要功能中,古立克情有獨鐘的是( )
A.組織 B.人員配置
C.計劃 D.協調
21.泰羅看來,在科學管理中,勞資雙方在思想上要發生的大革命是雙方把注意力轉向( )
A.分配數量的增加 B.生產數量的增加
C.銷售數量的增加 D.盈余數量的增加
22.法約爾最主要的代表作是( )
A.《科學管理的原理 》 B.《行政學研究》
C.《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D.《經理人員的職能》
23.對于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尤其是它的凝聚作用,巴納德的傾向是( )
A.從正面肯定 B.從反面否定
C.肯定和否定兼而有之 D.沒有傾向
24.1911年,泰羅發表了一本著作,奠定了他科學管理之父的地位。這本著作是( )
A.《管理思想的演變》 B.《按件計酬系統》
C.《科學管理的原理》 D.《科學管理入門》
25.韋伯提出的官僚制的主要目標是( )
A.公平 B.個人利益最大化
C.行政效率 D.法治
26.古立克注意組織內部的分工和組合,并稱之為( )
A.由上而下的作法 B.由下而上的作法
C.由左而右的作法 D.由右而左的作法
27.福萊特一再推崇的解決社會沖突的辦法是( )
A.妥協 B.整合
C.斗爭 D.暴力
28.與霍桑實驗緊密相連的學者是( )
A.泰羅 B.梅奧
C.西蒙 D.巴納德
29.根據法約爾法則,企業越大,越是起主導作用的是( )
A.技術能力 B.財務能力
C.商業能力 D.管理能力
30.里格斯認為,現代工業化社會的經濟結構是( )
A.政府——市場 B.政府——企業
C.政府——社會 D.市場——企業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70分)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1.19世紀末期,美國國會通過的“彭德爾頓法案”對原有的政黨分贓制進行改革,實行了 的文官制度。
32.法約爾將企業活動分為六種職能:技術職能、商業職能、財務職能、安全職能、會計職能和 。
33.東西方都存在的世襲制,屬于 型統治形式。
34.古立克在“4P”理論中傾向于強調 在進行協調努力時的重要性。
35.福萊特把領導分為三類:職位領導、個人領導和 。
36.巴納德把自己的主要貢獻歸結為“ ”概念和“動態性”概念。
37.當個人決定加入和生產,組織問題就歸結為為組織中個人的決策提供恰當的前提。在西蒙看來,提供決策前提的首要責任在 。
38.行政生態學可以看作是生態學與 的一個邊緣學科。
39.公共政策分析的創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政治學家 。
40.卡斯特認為,組織是由系統構成的,構成組織的系統具有 和整體性。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41.政黨分贓制
42.等級制度
43.非程序性決策
44.共生性變革
45.政府失敗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6.簡述泰羅科學管理思想的局限。
47.簡析官僚制的缺點。
48.簡述梅奧關于社會解體原因的分析。
49.簡述林德布洛姆漸進方式的優點。
50.西蒙認為比較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51.試述巴納德關于個人的實質、復合性正式組織的產生及其特征。
52.試從尋租活動角度分析政府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