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選擇題(共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一切社會關系中最根本、最本質的關系是 A生產關系 B交換關系 C分配關系 D消費關系【 】
2劃分經濟時代和衡量人類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是 A人的勞動 B勞動對象 C生產工具 D生產資料【 】
3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是 A價值規律 B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C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 D按比例發展規律【 】
4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前提條件是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B抽象勞動形成商品價值 C社會分工的出現 D私有制的產生【 】
5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換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產者在交換中協商決定的 B商品生產者在長期交換實踐中自發確定的 C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D這兩種勞動的不同特點決定的【 】
6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其完備的外在表現形式是 A商品與商品之間的對立 B貨幣與貨幣之間的對立 C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對立 D資本與貨幣之間的對立【 】
7剩余價值率是 A剩余價值和不變資本的比率 B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 C年剩余價值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 D剩余價值總額和社會資本總額的比率【 】
8個別資本家或企業首先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得的是 A絕對剩余價值 B相對剩余價值 C超額剩余價值 D年剩余價值【 】
A工人出賣勞動所得到的貨幣額 B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的貨幣額 C工人購買到生活資料和服務的貨幣額 D工人生產出的商品價值實現的貨幣額【 】
10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現為 A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B生產盲目擴大趨勢和勞動群眾購買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 C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 D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
11資本周轉時間是指 A勞動時間和流通時間 B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 C購買時間和銷售時間 D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
12年剩余價值率是 A年剩余價值與固定資本之比 B年剩余價值與流動資本之比 C年剩余價值總量與年預付可變資本之比 D年剩余價值總量與年預付總資本之比【 】
13利潤的本質是 A勞動的報酬 B資本的報酬 C剩余價值 D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
14抹煞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區別的范疇是 A商品的價值 B生產價格 C工資的形式 D成本價格【 】
15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門資本家之間競爭的結果 B同一部門內部資本家之間競爭的結果 C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結果 D整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利潤的結果【 】
16商業資本成為獨立的資本形式是因為 A商業賺錢快 B商品生產發展,市場擴大的現實要求 C商業資本投資少 D為了搞活經濟【 】
17在平均利潤率既定條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決于 A職能資本經營狀況 B借貸資本供求狀況 C商品市場價格的高低 D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 】
18對土地的私有權壟斷 A是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 B是級差地租產生的條件 C是絕對地租產生的原因 D是絕對地租產生的條件【 】
19商業職工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實現的剩余價值,資本家用來補償 AC BV CC+V DV+m【 】
20壟斷的產生是 A少數資本家階級獲得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 B整個資本家階級獲得相對剩余價值的結果 C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D資本主義國家向外擴張侵略的結果【 】
21帝國主義國家資本輸出的根本目的是 A獲得高額利潤和利息 B幫助落后國家發展經濟 C完全代替商品輸出 D阻止落后國家自然經濟的瓦解【 】
22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融合起來,混合生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資本是 A混合壟斷資本 B混合公司資本 C金融資本 D混合公司壟斷資本【 】
2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性質取決于 A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地位 B壟斷組織性質 C國家的性質 D資本屬個人還是國家【 】
24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國際壟斷組織有三種基本形式,其中一直是主要形式的是 A國際卡特爾 B國際辛迪加 C國際托拉斯 D跨國公司【 】
25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 A生產的國際化 B資本全球化 C資源配置國際化 D貿易全球化【 】
26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停滯兩種趨勢并存的根源在于 A資本主義私有制 B資本主義自由競爭 C資本主義壟斷 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
27壟斷統治使資本主義各種矛盾尖銳化,其中最主要的是 A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加劇 B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不斷加深 C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 D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日趨深化【 】
28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是 A根本利益一致,多方聯合 B有利益一致之處,也有矛盾和爭奪 C在經濟利益上一致,政治利益上有矛盾 D在政治利益上一致,經濟利益上有矛盾【 】
29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客觀必然性是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規律作用的結果 B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 C經濟危機規律作用的結果 D危機規律作用的結果【 】
30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 A社會化大生產 B生產資料公有制 C按勞分配 D有計劃按比例發展【 】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是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 C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D生產力反作用于生產關系 E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 】
32價值是 A抽象勞動的凝結 B商品的本質因素 C歷史范疇 D交換價值的內容或基礎 E商品的社會屬性【 】
33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商品價值的內容包括 A維持勞動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資料價值 B贍養家庭、教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資料價值 C學文化、科學,及培訓中的費用 D有社會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E一個國家所處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 】
34下列因素中屬于內涵的擴大再生產的范圍的是 A擴建工廠增添設備 B提高勞動者素質 C提高機器設備利用率 D應用新的科學技術 E挖掘企業內在潛力【 】
35下列生產要素中屬于固定資本的是 A原料 B廠房 C機器 D設備 E輔助材料、燃料和勞動力【 】
36剩余價值和利潤的關系是 Am是p的轉化形式 Bp是m的轉化形式 Cm和p在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 Dm是內容、本質,p是形式 Ep是內容、本質,m是形式【 】
37資本主義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 A勞動生產率高低 B平均利潤率高低 C物價的變動情況 D借貸資本的供求 E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的競爭狀況【 】
38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它們是 A資本原始積累階段 B自由競爭階段 C經濟起飛階段 D壟斷階段 E經濟停滯階段【 】
39壟斷和競爭的關系是 A壟斷是在競爭基礎上產生的 B壟斷的產生消除了競爭 C壟斷沒有也不可能消除競爭 D壟斷與競爭共存 E壟斷使競爭更加劇烈和復雜【 】
40社會主義之所以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因為 A它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客觀要求 B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C公有制可以更快更好地發展生產力 D公有制是消滅剝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前提 E公有制是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保證【 】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0分)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商品價值量區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的意義。 42簡述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與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別。 43簡述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和表明的原理。 44生產價格形成后,市場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為什么這不否定價值規律? 45什么是利息?影響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勞動力商品的規定性。 47為什么說平均利潤更加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48試述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兩種趨勢。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B 4C 5B 6C 7B 8C 9B 10C 11D 12C 13C 14D 15A 16B 17B 18C 19B 20C 21A 22C 23C 24A 25C 26C 27D 28B 29A 30B
二、多項選擇題
31ACE 32ABCDE 33ABCD 34BCDE 35BCD 36BCD 37BD 38BD 39ACDE 40ABCDE
三、簡答題
41答: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但個別勞動時間的長短對商品生產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如果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等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他的商品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交換,他所耗費的勞動就得到全部補償,利益沒受損失,生產還可以維持。
(2)如果商品生產者個別勞動時間大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他的商品也只能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交換,其耗費的勞動就有一部分得不到補償,生產就會虧損,利益就受到損失,在競爭中就處于不利地位。
(3)如果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小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他的商品也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交換,其耗費的勞動不僅得到補償,而且還可獲得較多利益,生產盈利性大,在競爭中就處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因此個別勞動時間無論是大于、等于還是小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都會涉及到商品生產者的利益,關系到商品生產者在生產中的成敗,直接影響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42答:(1)劃分的目的和意義不同,劃分c和v是為揭示m的真正來源,證明m是由v創造的;劃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則是為考察資本周轉速度及其對m生產的影響。 (2)劃分的標準不同,區分c和v的標準是資本各部分在m生產中所起作用不同;區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標準是生產資本各部分不同的價值周轉方式。 (3)劃分的內容不同,c部分中的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屬固定資本,而c中的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和v部分屬于流動資本。
43答:(1)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條件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必須具備三個實現條件,即:Ⅰ(v+m)=Ⅱc這是最基本的實現條件。通過這一基本實現條件,可以引申出兩個派生條件,即: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 (2)上述條件表明:社會生產兩大部類之間存在著互相供給產品、互為市場、互為條件的緊密關系,它們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否則社會再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
44答:(1)生產價格是成本價格加平均利潤而形成的價格。它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2)生產價格形成后,商品按生產價格出售,市場價格以生產價格為中心,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這是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的變化。 (3)市場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并不違背價值規律。首先,生產價格理論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其次,從歷史上看,商品價值先于生產價格,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再次,生產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是價值的轉化形式;從整個社會看,剩余價值總量和平均利潤總量是一致的;商品價值總量和生產價格總量也是一致的;生產價格的確定及其變動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45答:(1)利息率是利息量與借貸資本量的比率。 (2)影響利息率的因素有:①平均利潤率的水平。利息率與平均利潤率呈現同方向變動。②借貸資本的供求狀況。平均利潤率一定時,當借貸資本供大于求時,利息率下降,反之,利息率上升。③習慣和法律的傳統。
四、論述題
46答:(1)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勞動者必須有人身自由,能自由支配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第二,勞動者必須沒有任何生產資料和其他生活來源,只有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2)勞動力商品價值的特點是:一是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價值構成。第一,維持勞動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第二,勞動者贍養家庭、教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第三,勞動者受教育和培訓的費用。總之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決定。二是勞動力商品價值有一定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3)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點是:它是價值和剩余價值的源泉。即通過對勞動力商品的使用,一方面能生產出勞動力商品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又能生產出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更大的價值即剩余價值。
47答:(1)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就已經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模糊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因為這時利潤表現為整個預付資本的產物,即表現為資本自行增殖的結果。不過,這種轉化只是一種質上的轉化,在量上利潤仍等于剩余價值。在這里,人們或多或少還能感覺到利潤和工人的活勞動之間以及和剩余價值之間的某種聯系。 (2)當平均利潤形成,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后,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剩余價值和利潤之間不僅在性質上發生了變化,而且在數量上也存在了差別。這時,投在各個部門的資本,盡管有機構成不同,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不同,但都是按相同的平均利潤率獲得利潤,這樣一來,平均利潤無論從質上還是從量上都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利潤的真正來源完全看不到了,從而進一步掩蓋了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關系。
48答:壟斷統治的確立,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了生產和技術的停滯趨勢與迅速發展趨勢。 壟斷造成生產和技術發展的停滯趨勢的原因是:(1)壟斷使生產發展、技術進步的動因減弱。由于壟斷組織可以依仗其對市場的壟斷,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因此自由競爭時期那種依靠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以獲取超額利潤的動因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2)壟斷組織為了維護自己的壟斷地位,會用收買新技術和專利等手段,人為地阻礙新技術的推廣和使用。(3)壟斷資本的對外輸出,使壟斷組織通過不等價交換從資本輸入國獲取巨額利潤,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輸出國生產和技術出現停滯趨勢。(4)壟斷條件下,大批食利者階層的產生,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壟斷造成生產和技術發展的停滯趨勢,并不意味著在壟斷階資本主義經濟不會再有所發展了,壟斷資本主義經濟也存在迅速發展的趨勢。壟斷造成生產和技術迅速發展的趨勢的原因是:(1)生產力是生產發展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有著自身運動發展的規律。(2)剩余價值規律和競爭仍然是推動資本主義生產和技術發展的動力。(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也在相當程度上為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