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國際經濟法”試題 |
|
發布時間:2005/5/17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tj
|
|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35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重商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一種( ) A.國際金融的“乘數理論” B.國際貿易的“零和理論” C.國際金融的“杠桿原理” D.國際貿易的“絕對優勢理論”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沒有出現的國際經濟新現象是( ) A.國際貿易增長速度超過世界生產增長速度 B.跨國公司產值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C.發達國家采用各種非關稅壁壘保護本國市場 D.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全面開放 3.從1992年起,世界銀行計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按下列哪一項標準折算的?( ) A.利率平價 B.匯率平價 C.購買力平價 D.實際物價 4.下列哪一項可能違反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基本原則?( ) A.非關稅保護原則 B.關稅減讓原則 C.公平貿易原則 D.自由貿易原則 5.在外匯市場的各類交易中,交易量最大的是( ) A.即期交易 B.遠期交易 C.期貨交易 D.擇期遠期交易 6.下列外匯市場中,受貿易收支影響較大的是( ) A.紐約 B.倫敦 C.香港 D.東京 7.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容易波動的項目是( ) A.勞務貿易收支 B.商品貿易收支 C.長期資本流動 D.短期資本流動 8.最先提出國際收支調整彈性理論的經濟學家是( ) A.弗雷德•馬歇爾 B.大衛•李嘉圖 C.保羅•薩繆爾森 D.亞當•斯密 9.貨幣余額效應是指( ) A.貨幣貶值通過影響收入在工薪階層和利潤收入者之間的分配,進而導致總吸收下降的效應 B.貨幣貶值引起的物價上漲促使人們以為收入水平下降,進而減少貨幣支出引起總吸收下降的效應 C.貨幣貶值通過使居民減少消費支出和投資下降,進而使國內吸收水平下降的效應 D.貨幣貶值通過促使貿易條件惡化而減少國民收入,進而使國內吸收水平下降的效應 10.馬歇爾——勒納條件可用來判斷( ) A.貨幣貶值程度 B.國際收支狀況 C.貨幣貶值對國際收支影響程度 D.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影響程度 11.一般來說,對于來自外部的沖擊,如出口需求沖擊、進口供給沖擊和資本流動等,要想更有效減輕沖擊,必須采取( ) A.浮動匯率 B.固定匯率 C.盯住制度 D.管理匯率 12.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融資的方式是( ) A.官方貸款 B.發行債券 C.銀行貸款 D.外國政府援助 13.通常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于( ) A.1951年 B.1961年 C.1971年 D.1981年 14.在以《牙買加協定》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確定的主要儲備資產是( ) A.黃金 B.特別提款權 C.美元 D.歐元 15.絕對技術差異是相對技術差異的( ) A.同一形式 B.理論形式 C.特殊形式 D.發展形式 16.壟斷優勢理論的基本前提是( ) A.跨國公司面對一個完成競爭市場 B.跨國公司面對一個不完全競爭市場 C.跨國公司具有特殊優勢 D.跨國公司能延續壟斷優勢 17.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移民中的多數不具有的特征包括( ) A.受到良好教育 B.技術熟練程度較高 C.有某種特殊專業技能 D.女性居多 18.下列貿易理論與規模經濟無關的有( ) A.產品差異理論 B.重疊需求理論 C.相互傾銷理論 D.嗜好理論 19.一般來說,對于生產中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當一種要素投入量不變,而另一種要素投入量持續增加時,投入量不變的那種要素的邊際物質產品將( ) A.減少 B.增加 C.不變 D.無法確定 20.國際貿易中發生“悲慘的增長”的條件有( ) A.產品需求彈性較高 B.產品需求彈性較低 C.產品需求無彈性 D.產品需求彈性無窮大 21.一種產品的競爭優勢并非長期固定在某一個特定的國家,而是從技術發明國轉向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描述這一現象的理論是( ) A.雁形模式理論 B.產品周期理論 C.示范效應理論 D.大宗產品理論 22.征收進口關稅對生產者來說( ) A.有利于與進口相競爭的生產者 B.不利于與進口相競爭的生產者 C.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福利水平不變 D.生產者的產品價格將下降 23.造反最佳關稅的長期目標是( ) A.從外國壟斷廠商那里抽取部分壟斷租 B.保護和發展本國工業 C.阻止國外商品進口 D.增加本國財政收入 24.亞太經合組織成立于( )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25.世界上最成功的國際卡特爾組織是( ) A.世界鐵路運輸組織 B.食糖生產組織 C.煙草貿易生產組織 D.石油輸出國組織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假設貨幣政策保持不變,當政府只采取擴張財政政策時,從內部需求看政府支出增加會導致( ) A.國民收入增加 B.就業機會減少 C.失業減少 D.總需求增加 E.國際收支改善 27.國際貨幣體系包括的內容有( ) A.匯率制度的確定 B.各國貨幣的兌換性 C.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 D.國際收支的調節方式 E.國際金融事務的協商和組織 28.勞動力的國際流動對流入國帶來的利益表現為( ) A.增加該國的財政收入 B.增加該國的國民財富 C.增加該國的人才資源 D.增加該國的管理費用 E.增加該國居民的就業崗位 29.為了擴大出口,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 ) A.通過經濟杠桿,刺激外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B.調整產品的出口結構 C.改善出口商品的生產布局 D.提高進口關稅 E.實施出口退稅 30.國際卡特爾產品訂價需考慮的基本因素包括( ) A.卡特爾成員產品的供給彈性 B.非卡特爾成員產品的供給彈性 C.卡特爾成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D.卡特爾成員產品的需求彈性 E.非卡特爾成員產品的市場份額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65分) 三、判斷說明題(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先判斷命題正誤,然后說明正確或錯誤的理由,判斷1分,說明2分;判斷錯誤,全題不得分。 31.固定匯率制是一種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兌換率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并保持不變的匯率制度。 32.在國際金融領域,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曾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主要原因是關系到發展中國家能否引進外資和利用外資的問題。 33.國際投資可以看作是一種國際交換,即用一種商品去交換另一種商品。 34.傾銷是大型壟斷企業從國外市場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有效途徑。 35.國際貿易有損于進口國生產者福利水平,因此對進口國的凈福利影響是負的。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發展中國家 37.世界貿易組織 38.重疊需求 39.外匯管制 40.貿易轉向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一國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42.簡述貨幣貶值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43.簡述機會成本遞增對比較優勢理論的影響。 44.簡述示范效應對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影響。 45.簡述夕陽工業論的政策主張及其理由。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0分) 46.試論浮動匯率制下的國際收支調整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