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m022"></strike>
    
    
    <ul id="qm022"></ul>
    <strike id="qm022"></strike>
  •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讀書到苦方覺甜


    發布時間:2011/4/1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新華網    


    作者: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

    為混文憑混官、為時髦為裝飾而讀書的人,都不是真的讀書人。讀書應是畢生的課題,但是當代人的讀書風氣卻日漸衰頹,精神變得虛脫,這種現象值得警惕。

    我在自傳《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中,以“讀書到苦方覺甜”的專章,敘述了我從私塾到大學再到留蘇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我并不是苦行僧,但經歷歸結起來就是一個“苦”字:小時候農村生活苦,十年寒窗苦讀,工作中埋頭苦干,怎一個苦字了得?但是,我并不覺得其苦,從苦中反而品嘗到了付出代價的分量,也獲得了某些成功的歡樂。

    讀書是苦事還是樂事

    苦與甜是相對的。元朝詩人白樸的詩句:“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就道出了苦與甜的辯證關系。人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體驗,苦瓜明明是苦的,可南方人就愛吃,因為入口雖苦,卻是越品越香甜。讀書也一樣,有人覺得苦,有人卻品到了甜。宋元間學者翁森寫了一首《四時讀書樂》,其中有四句是這樣的:“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與此同時,當時民間也流行一首《四時讀書歌》:“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又冬至,收拾書箱過新年。”這是一首“不學調”,視讀書為畏途,以各種借口逃避讀書。

    為什么有人覺得讀書是樂事,而另一些人認為是苦事呢?讀書苦與樂的區別,既反映人們的生活態度,也體現了人們的世界觀。林語堂說:“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練’,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學’。他們只是愛好讀書,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我幼時受到的私塾教育,雖然是呆板的,卻奠定了我的苦學理念,也初步接受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的啟蒙老師,開宗明義就是要求苦學,他說:“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再后來,接觸到四書五經,特別是孟子的名句:“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獲益更多。孟子這段話的核心就是一個“苦”字,我從內心里接受了他的教言,認為這是實現“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抱負的必經的磨練過程。

    什么人才是真的讀書人

    讀書人自然是必須立志于讀書,但并非讀書的都能稱為讀書人。什么人才能稱為讀書人呢?1940年著名學者楊玉清曾著文寫道:“以讀書混文憑的人,不是讀書人;以讀書混官的人,不是讀書人;以讀書為時髦、為裝飾的人,更不是讀書人。能輔世長民,能經天緯地,那才是中國之所謂的讀書人。”這說明,讀書必須有正確的目的。帶著任何不純的動機讀書,就褻瀆了讀書的真正意義。張載是北宋大儒,他屏居南山之下,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這是讀書人的境界,由于有了這種心境,他才能發出鏗鏘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一種理想,一個知識分子的擔當,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但卻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沿著這個目標前進!

    讀書、愛書、藏書,這是一種情懷。毛澤東同志一生愛書、藏書、嗜書如命,總共讀過10多萬冊書,對中國的文化典籍,真正做到了爛熟于心。直到生命垂危,逝世前7分鐘還在聽人念書。這使他成為飽學之士。善讀書者有大才,他的一生,真正實現了輔世長民的理想,建立了經天緯地的業績。

    我一直都以“苦讀知書味,創造樂無窮”兩句話自勉。在這兩句話中,讀書與創造和苦與樂都是對仗的。讀書不是目的,而創造才是應當追求的目的。一般而言,讀書是學習前人的知識,也就是間接知識,而創造則是發明體現新知識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理論。讀書當然是辛苦的,這苦不在于機體之勞困,而是冥思苦索之苦。人們通俗說書讀進去了,就是指通過苦讀而真正理解了書的要義,這也正是學習好與學習不好的人最主要的區別。讀書雖然很辛苦,但如果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從事創造,當新的發明勝利完成,或是得意之作最終誕生,那將會感到無限的快樂!

    我們應該怎樣讀書

    中國人與西方人在讀書上是有差別的,中國人強調“學以致用”,而西方人則更強調“學以致知”。當然,“學以致用”是必要的,但僅僅停留在學以致用上就不夠了,應進一步深化境界。“用”和“知”有什么區別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主席彼得·格魯斯曾說:基礎學科是回答“這是為什么”,而應用學科回答的是“這有什么用”。以此而論,學以致用只是回答應用問題,而學以致知則回答真知問題。因此,在做學問上,我們不僅需要學以致用,還要學以致知,也即探究事物本源,發現以新理論、新技術為載體的新知識。

    讀書當然應有選擇,不同專業和職業的人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不過,除了職業之外,還要閱讀一些陶冶人文素質的書籍,例如哲學、美學、心理學、文學、歷史等方面的著作。我個人的經驗是,盡可能地閱讀經典著作,因為經典之為經典,不僅是經過長久實踐的檢驗,而且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同,一般少有謬誤流傳。大凡經典之作,多出于大師和名家之手,他們嚴謹治學的態度也反映在書中,如康德、黑格爾、笛卡爾、培根、羅素、弗洛伊德、穆勒、杜威等。在我國文化典籍中,像《史記》、《紅樓夢》、《三國志》、《資治通鑒》等,都是傳承千百年的名著,受益者不計其數。

    讀好書或是讀壞書,是一個極有爭議的話題。不過,我認為對于成年人來說,讀一些不同學術見解的書,甚至“反面教材”,也未嘗不可。在讀書中,需要有比較和鑒別,這對于提高讀者的獨立思考和批判能力是有好處的。

    當今,網絡技術十分發達,不少年輕人喜歡上網,而忽視讀書。雖然網絡上存儲著巨大的信息,但網絡不能代替讀書。這是因為網絡上的資料,是網站技術人員收集和綜合的,往往不系統、不全面,也不見得都正確。因此,應當把網上閱讀與讀經典著作結合起來,使之相互補充。目前讀書人不買書和不訂閱報刊是很普遍的現象,這與做學問的要求是相悖的。有人曾作過調查,一個擁有數萬人的大學,有5000多名教職員工,可是訂閱期刊的僅有250人,訂閱報紙的只有430人。這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風氣完全不同,那時絕大多數教師都至少訂2種專業雜志和一份報紙,人人專心向學。現在,校園里停滿了各式名牌的轎車,居室無不裝修得富麗堂皇,但就是舍不得花錢買書和訂閱報刊。這顯然不是金錢問題,可能是精神導向發生了偏移。不少現代人的精神變得虛脫,信仰逐漸迷失,讀書風氣日衰,這預示著文化的危機,應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讀書是畢生的課題。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我已78歲了,中風14年,基本上是個殘疾人,但仍然堅持“每日必讀,每月一新書;每日必思,思有所得;每日必寫,寫有新意。”在我看來,只要生命不息,就一定讀書不止!

    最后,我把高爾基的名言贈送給讀者朋友們:“愛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武漢大學前校長、化學教授劉道玉)

    劉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棗陽人,漢族。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為高教戰線上的撥亂反正和恢復統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至1988年年起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高等院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1988年3月6日,劉道玉被國家教委干部局負責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漢大學校長職務。現任劉道玉教育基金會會長。(新華網訊)


    日期:2011/4/1
    編輯:達德教育
    來源:新華網

    關閉窗口】 【打印此頁

     
    相關鏈接: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讀書到苦方覺甜   [2011/4/1]
    自考生讀書和考試的幾點技巧   [2010/12/13]
    滬上84歲自考生堅持趕考近20年 讀書不為文憑   [2008/8/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AV片在线观看免费|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软件|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在线无码午夜福利高潮视频 |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无码|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