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5月12日電 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等江蘇7所實行自主招生的高校日前相繼公布了預錄取名單,同時還公布了各校針對該省今年實施平行志愿后的自主招生新政策。記者發現,不少學校不但招生額度大幅削減,而且提高了門檻,取消了早期的優惠錄取政策。
自主招生政策面臨考驗。
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南京這7所高校自主招生變化比較普遍的有:一、有的高校收縮了自主招生“戰線”,如南理工今年就從去年10多個省市縮小到只在江蘇省內進行自主招生;并且只做“硬性條件”的自主招生,即只面向在國內外奧數、計算機等方面獲過獎的,而不再收重點高中推薦上來的所謂“優秀學生”。二、大多數高校在削減招生額度。南航、南農、南理工都較大程度縮小自主招生規模。如南理工確定的預錄取考生僅60人出頭,比去年150人少了很多,南農大確定的預錄取名單也只有30多人,遠少于去年。南大、東大、河海確定的預錄人數雖然在150人左右,但考生還沒有跟學校簽協議,這個數字只是單方面的。三、縮小乃至取消錄取時的優厚條件。在往年,這些高校都規定,進入自主招生的考生,只要達到該省本一線,即可錄取。在專業選擇上,還可享受加分(一般達20分)投檔。今年東南大學則規定,自主招生的考生按考核成績等因素分為三類,只有10%左右被認定為特別優秀的考生才享受高考成績達到本一線即被錄。黄溆嗫忌鷦t根據不同情況,高考成績不但要超過本一線,而且要不低于東大錄取線30分或10分才能錄取。此外,凡被學校確定為自主錄取對象且按優錄政策錄取的考生,只能按學校的最低錄取線進行專業錄;只有達到或超過學校錄取線的自主錄取對象,才可以加一級或3分或5分的專業級差分進行專業排序錄取。
各校削減自主招生名額,個別院校甚至想放棄自主招生,事出有因,也實在是無奈之舉。
據了解,實行自主招生政策的頭兩年,江蘇實行的是考前填報志愿和估分填報志愿,而這兩年則是見分填志愿。不少進入自主招生范圍的考生,分數考低了就參加自主招生,而考高了就遠走高飛。像去年,南京理工大學有20個~30個已經與學校簽訂自主招生協議的考生,最后都跑掉了。東南大學也走了10來個考生。自主招生工作讓高校投入很大,最終卻招不滿學生,特別是好學生。這樣不但得不償失,而且讓高校感覺尷尬不平。但目前在政策上,雖說與考生簽有誠信協議,有的還與家長、中學簽了協議,卻缺乏對考生不誠信的有效約束。一些高校說,我們總不能為這個事跟考生打官司吧。
今年,江蘇省同樣是見分填志愿,而且第一次實施平行志愿。即第一志愿可以填3個同等效力的平行志愿,3個院校中只要有一個符合錄取條件,考生即被錄取。但這卻給自主招生帶來了技術上的難題。因為平行志愿屬同等效力,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完全可以將自主招生院校作為保底院校而填寫。一位負責招生的老師舉例說,考生可能將A、B志愿填更好的學校,去拼一拼。而將自主招生院校填為C來保底。這使得本想通過自主招生政策來招錄優秀人才的政策,變成考生變相降分錄取的政策,完全背離了自主招生的初衷。
因此,南大、東大等高校要求考生必須將學校填報為A志愿院校,否則就無權享受學校自主招生的優錄政策。
但有專家說,即便考生填了A志愿,自主招生也可能招不到他。一位招辦老師這樣分析,那些符合我們學校自主招生錄取條件的考生,成績超過本一線,但如果達不到我校的分數線,雖然填了A志愿,我們卻提不到他的檔案。同時,因為他達到了本一線,就有可能在我校通過自主招生政策錄取他之前,就被B、C志愿上的其他院校錄取走了。他說,要知道,學校與考生都簽有自主招生協議,人家達到了自主招生條件,最后學校沒錄取他,這會引發糾紛乃至官司的呀!最后,我沒告考生不誠信,考生卻說我不誠信,把我告上法庭,這臉就丟大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讓7所自主招生的高校先錄取,或者“預投檔”。只要考生達到自主招生院校提檔線,就優先或提前向該校投檔,由高校直接錄取。據透露,目前,7所高校正和有關部門在協商解決這一“技術上”的問題。
自主招生政策發端于江蘇,最初是想通過這一政策把那些真正優秀的、卻可能因一次考試而失手的考生錄進名牌大學。5年后的今天,自主招生卻越來越成為考生考不好的保護傘(考得好就開溜),成為“降分錄取”的代名詞。高校在自主招生工作中花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利益卻得不到保護,積極性嚴重受挫。有高校甚至表示“再這樣下去,真的不想再搞自主招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