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
A.工人運動 B.農民運動
C.武裝斗爭 D.革命和建設實踐
2.毛澤東提出中國革命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在( )
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3.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回答了( )
A.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B.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C.什么是小康社會,怎樣建設小康社會
D.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4.黨的思想路線中,最核心的內容是( )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理論聯系實際
C.實事求是 D.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5.新民主主義革命最基本的動力是( )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6.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主要標志是( )
A.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1952年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
C.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D.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7.新中國建立初期,國營經濟的主要來源是( )
A.國家投資 B.沒收的帝國主義在華企業
C.沒收的官僚資本 D.贖買的民族資本
8.建國后,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經歷了許多曲折和失誤,原因很多,但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 )
A.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
B.沒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C.照抄照搬蘇聯模式
D.沒有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9.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由黨的( )
A.性質決定的 B.宗旨決定的
C.執政地位決定的 D.奮斗目標決定的
10.社會主義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提出這一論斷的是( )
A.馬克思 B.列寧
C.斯大林 D.毛澤東
1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是 ( )
A.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B.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C.實現共產主義
D.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2.建立經濟特區是我國對外開放中的一項偉大創舉,特區的“特”強調的是( )
A.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 B.實行特殊的政治體制
C.實行特殊的社會制度 D.有著特殊的生活方式
13.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改革開放
14.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求正確處理( )
A.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B.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C.全面發展與重點發展的關系 D.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關系
15.鄧小平的“兩個大局”思想針對的是( )
A.城鄉發展問題 B.區域發展問題
C.經濟社會發展問題 D.產業發展問題
16.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是( )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承包制 D.合作制
17.我國宏觀調控主要應當運用( )
A.經濟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財政手段
18.社會保障體系的最高層次是( )
A.社會保障 B.社會福利
C.社會救助 D.優撫安置
19.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執法必嚴 D.違法必究
20.在民主、自由、人權三者關系中,民主所處的地位是( )
A.前提 B.基礎
C.核心 D.保障
2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其中居于靈魂地位的是( )
A.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D.社會主義榮辱觀
2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 )
A.為人民服務 B.國際主義
C.集體主義 D.愛國主義
23.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建設的重點是 ( )
A.改善民生 B.人才強國
C.發展教育 D.擴大就業
24.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在探索祖國和平統一的實踐中曾經將對臺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其中“一綱”指的是( )
A.雙方互不派人做破壞對方團結之舉
B.臺灣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于國民黨
C.臺灣必須統一于中國
D.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待協商后進行
25.當今時代的主題是( )
A.戰爭與革命 B.和平與發展
C.改革與開放 D.穩定與和諧
26.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在科學分析戰爭與和平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 )
A.三個世界劃分的觀點 B.和平與發展的觀點
C.世界多極化的觀點 D.經濟全球化的觀點
27.黨的十七大提出黨的建設要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其重點是( )
A.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B.堅定理想信念
C.健全民主集中制 D.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28.2008年l1月下旬,在秘魯召開了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議發表了( )
A.領導人宣言 B.利馬宣言
C.關于亞太經濟的聲明 D.關于世貿組織多哈發展議程談判的聲明
29.2008年12月上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要著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是( )
A.結構調整 B.改善民生
C.擴大內需 D.增加出口
30.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2008年12月l5日( )
A.兩岸“三通”正式啟動 B.兩岸周末包機開通
C.兩岸開始海運直航 D.大陸同胞贈送的一對大熊貓運抵臺灣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32.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階級的特殊優點有( )
A.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革命性最強
B.同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富于組織性和紀律性
C.和廣大農民有天然聯系,便于結成工農聯盟
D.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業部門,便于進行有組織的革命斗爭
33.科學技術( )
A.對經濟發展起第一位的變革作用
B.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
C.作為潛在生產力,通過作用于生產力的其他要素發揮重要作用
D.是現代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動力量
34.鄧小平指出,“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沒有這兩個開放不行”。“兩個開放”是指( )
A.對外開放 B.對內開放
C.對發達國家開放 D.對發展中國家開放
35.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做到的“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的基本思路,其中“兩個堅持”是指( )
A.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C.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
D.堅持改革開放
36.20世紀末期,我國已經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但這種小康社會的特點是( )
A.低水平 B.不全面
C.發展很不平衡 D.尚未解決溫飽問題
37.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 )
A.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 B.是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
C.在所有地方和產業都必須占優勢 D.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
38.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鄧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兩手抓”的方針,包括( )
A.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
C.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工業發展,一手抓農業發展
39.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社會建設的目標是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 )
A.勞有所得 B.病有所醫
C.老有所養 D.住有所居
40.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30年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歸根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 )
A.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
B.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C.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D.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怎樣做到實事求是?
42.簡述毛澤東提出的中國革命兩個步驟及其相互關系。
43.為什么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4.簡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
45.如何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47.試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必要性。
部分答案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