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計30分)
1、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現實依據是( )
A、和平與發展 B、國際局勢新變化和新發展 C、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D、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總結
2、黨的十二大首次明確提出的命題是( )
A、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C、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關系是( )
A、對立關系 B、繼承關系 C、繼承和發展關系 D、發展關系
4、“三個有利于”標準中,最基本的是( )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標準 B、生產力標準 C、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D、提高綜合國力標準
5、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個判斷( )
A、指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B、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C、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D、概括了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
6、江澤民對黨的思想路線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
A、 強調“與時俱進” B、強調“創新” C、 強調“三個代表” D、強調“實事求是”
7、江澤民最早提出“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的地點是在( )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高州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是( )
A、發展教育和科學 B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C、發展文學藝術 D 、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9、黨的十五大提出我國要實施( )
A、“三步走”戰略 B、 經濟穩步發展戰略 C、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戰略 D、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10、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 )
A、 堅持黨的先進性 B、與時俱進 C、堅持執政為民 D、解放思想
11、公有制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 )上
A、競爭力 B、公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優勢 C、控制力 D、 股份制
12、在私營企業中工作的勞動者得到的收入是( )
A、按勞分配的收入 B、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收入 C、風險補償收入 D、按勞分配以外的勞動收入
13、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 )
A、合理拉開收入差距 B、鼓勵先進,帶動后進 C、 實現共同富裕 D、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14、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核心問題,是正確認識和處理( )
A、改革和開放的關系 B、速度和效益的關系 C、 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D、計劃和市場的關系
1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指( )
A、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總和 B、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C、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具體實現形式及其運行方式 D、社會主義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體系
16、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最主要手段是( )
A、行政手段 B、經濟手段 C、法律手段 D、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
17、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社會根源是( )
A、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 B、壟斷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 C、資產階級的人權主義 D、社會、經濟全球化
18、我國現階段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是( )的格局。
A、建立經濟特區 B、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C、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D、開放內陸地區
19、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利用外資 B、 對外技術交流 C、對外貿 D、國際勞務合作
20、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原則是( )
A、民主集中制原則 B、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C、人民當家作主原則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21、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用大體20年的時間,GDP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GDP超過( )
A、800美元 B、1000美元 C、3000美元 D、4000美元
22、思想道德建設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 )
A、核心和原則 B、性質和方向 C、內容和方針 D、目標和任務
23、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起初是為了解決( )
A、香港問題 B、臺灣問題 C、澳門問題 D、港澳臺問題
24、臺灣問題的本質是( )
A、臺灣當局的內政問題 B、中國同美國的關系問題 C、中國的內政問題 D、中國同日本的關系問題
25、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依靠( )三支基本力量。
A、工人、農民和個體勞動者 B、工人、農民和私營企業主 C、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 D、工人、知識分子和個體勞動者
26、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 )
A、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 B、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進步
C、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發展 D、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和諧
27、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是建立在( )基礎上的。
A、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B、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 C、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 D、共產主義和集體主義
28、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 ( )
A、共產黨的領導 B、無產階級專政 C、社會主義道路 D、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29、加強黨的建設,要始終把( )
A、組織建設放在首位 B、思想建設放在首位 C、作風建設放在首位 D、制度建設放在首位
30、我國的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 )的開拓者。
A、精神文明 B、 先進生產力 C、 科學技術 D、 教育改革
二、多項選擇(每題2分,計10分)
31、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是( )
A、發展是目的 B、穩定是條件 C、改革是動力 D、改革是目的
3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 )
A、改革開放是核心 B、改革開放是動力 C、經濟建設是核心 D、四項基本原則是政治保證33、恐怖主義的特點有( )
A、違法 B、以無辜平民為目標 C、毀滅性 D、殘忍性
34、“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意義在于( )
A、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和統一戰線理論 B、堅持各和發展了和平共處原則C、推動了實現祖國統一的大業 D、有利于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
35、“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擁有高度自治權,但不包括( )
A、司法權和終審權 B、獨立的財政預算權 C、獨立的外交權 D、獨立的防務權
三、判斷分析(每題7分,計21分)
36、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改革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37、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38、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最高類型的民主政治。
四、材料分析(20分)
39、材料:“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 (引自黨的十六大報告)
問題:(1)、文中體現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哪些基本原理?
(2)、根據所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知識,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五、小論文(19分)
40、結合實際,談談你準備如何身體力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
1、(C) 2、(C) 3、(C) 4、(B) 5、(B) 6、(A) 7、(D) 8、(D) 9、(D) 10、(C) 11、(C) 12、(B) 13、(C) 14、(D) 15、(C) 16、(B) 17、(B) 18、(B) 19、(C) 20、(A) 21、(C) 22、(B) 23、(B) 24、(C) 25、(C) 26、(A) 27、(B) 28、(A) 29、(B) 30、(B)
二、多項選擇
31、(ABC) 32、(BCD) 33、(ABCD) 34、(ABCD) 35、(CD)
三、判斷分析
36、答:此命題錯誤。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發展、改革、穩定的關系中,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穩定是條件。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在與時俱進,要求我們不斷發展、創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不斷地發展和創新才能完成。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
37、答:此命題正確。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經濟建設是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要圍繞這一中心來展開。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在新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其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完成這樣宏偉的任務,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38、答:此命題錯誤。
(1)、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人類歷史迄今為止最高類型的民主政治。
(2)、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與剝削階級的民主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社會主義民主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廣泛性;社會主義民主體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平等關系,具有強勁的發展動力;社會主義民主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
四、材料分析
39、(1)、答:文中體現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以下基本原理: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原則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政策是以按勞分配為主,其他分配方式同時并存;
——、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是一個“大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大政策”;
——、市場和計劃都是經濟手段;
——、防止兩極分化。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提高最低收入。
(2)、答題要求:
——答題時必須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原則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效率優先體現了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大原則”,兼顧公平體現了共同富裕的“大政策”。
——答題時必須闡述“先富”與“共富”的關系。
——答題時必須闡述現在政府對調節收入差距所采取的措施。
五、小論文
40、答題要求:
(1)、答題時必須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論。
(2)、答題時必須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
(3)、答題時必須結合自身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