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政府政策與經濟學試題 |
|
發布時間:2004/10/6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tj
|
|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關于“需要”,正確的說法是( ) A.人們的需要是無限的,但人們的需求卻是有限的。 B.人們對某種商品或服務的需要可以無限增長,因而需要是無限的。 C.在不同的經濟水平下,人們的基本生存需要是相同的。 D.人們對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是有限的。 2.在某一時期,國際汽油供給曲線向右平行移動,可能的原因是( ) A.OPEC組織擴大石油生產量 B.原油采掘與提煉技術進步 C.原油價格上升 D.汽油價格上升 3.在一定的資源和技術條件下,關于“生產可能性曲線”的正確說法是( ) A.生產可能性曲線上靠近橫軸的點比靠近縱軸的點資源配置效率高 B.生產可能性曲線上靠近縱軸的點比靠近橫軸的點資源配置效率高 C.生產可能性曲線以內的點比以外的點資源配置效率高 D.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點比以內的點資源配置效率高 4.如果我國要實施擴大政府直接投資的財政政策,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哪種情況下政策效果最大?( ) A.邊際消費傾向為0.5 B.邊際消費傾向為0.4 C.邊際儲蓄傾向為0.8 D.邊際儲蓄傾向為0.9 5.如果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國債,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會出現的情況是( ) A.IS曲線向右移動 B.IS曲線向左移動 C.LM曲線向右移動 D.LM曲線向左移動 6.關于“政府失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政府無法掌握正確決策所需的足夠信息 B.“政府失靈”是由于市場經濟負的外部性 C.政府在糾正經濟不穩定方面完全無能為力 D.政府干預經濟在創造財富的效率方面作用較大,但無法保證社會公平 7.“美國經濟打‘噴嚏’,別國經濟也‘感冒’”,這種現象能說明哪種概念?( ) A.貿易利益 B.分工的不經濟 C.溢出效應 D.國際收支失衡 8.商會不具有哪種影響力?( ) A.公權力 B.公信力 C.懲戒非會員違反行規行約行為 D.對政府決策施加影響 9.哪種情況可能出現在聯邦制國家?( ) A.地方政府代理中央政府管理地方行政事務 B.地方財政隸屬于中央財政 C.地方擁有自己的憲法 D.地方議會出臺地方適用的法律須經國會同意 10.在我國省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上,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 A.省人大不隸屬于全國人大 B.二者同屬國家權力機關 C.全國人大有權依法監督省人大工作 D.省人大選舉出的常委會主任須經全國人大任命 11.“阿羅不可能定理”得出了哪種結論?( ) A.社會成員不可能都有渠道表達自己的利益 B.現實中不可能存在完全信息 C.集權制不可能有效配置資源 D.真正的“民主”體制是不可能實現的 12.在我國,民營、私營企業家影響公共決策的渠道不可能是哪種情況?( ) A.當選為人大代表 B.加入中國共產黨 C.當選為政協委員 D.兼任國家公務員 13.對自然失業率,正確的說法是( ) A.自然失業率是最優失業率 B.充分就業的情況下,自然失業率會降為零 C.自然失業率過低,會產生通貨膨脹的壓力 D.政府沒有必要對其采取措施 14.為降低通貨膨脹,貨幣當局可能采取哪種措施?( ) A.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國債 B.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C.降低再貼現率 D.增發貨幣 15.財政政策的實際作用往往比理論中的乘數作用要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擠出效應 B.溢出效應 C.流動陷阱 D.外部不經濟 16.我國政府目前采取哪種宏觀調控政策組合來抑制通貨緊縮?( ) A.擴張的財政政策與擴張的貨幣政策 B.緊縮的財政政策與緊縮的貨幣政策 C.擴張的財政政策與緊縮的貨幣政策 D.緊縮的財政政策與擴張的貨幣政策 17.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 ) A.兩國貨幣含金量比 B.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比 C.該國貨幣與美元的含金量比 D.黃金輸出點 18.如果國際收支中短期資本項目出現大量逆差,則政府應采取哪種措施?( ) A.削減政府公共支出 B.調高再貼現率 C.貶值本幣 D.出口退稅 19.專門向低收入發展中成員國的公共工程提供優惠長期貸款的國際金融機構是( ) 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國際金融公司 C.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D.國際開發協會 20.現在的歐盟與共同市場時期的歐盟相比,最重要的區別是( ) A.統一關稅 B.統一貨幣 C.人員自由流動 D.資本自由流動 二、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可也”這句話的經濟學含義。 22.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英美國家公共部門改革的主要內容。 23.公民影響公共決策的主要途徑。 24.單純的數量型經濟增長的負的外部效應。 25.說明一種主要的貿易保護主義觀點。 26.國際組織的一般功能。 三、論述題(共32分) 27.用IS-LM模型分析政府對國民收入的影響。(12分) 28.國際貿易利益的產生以及對不同國家的影響。(10分) 29.一國經濟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選擇中面臨的困難。(10分) 四、材料分析題(共18分) 背景材料: 2003年上半年,我國部分地區爆發了“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影響有以下特點: (1)專家認為,“非典”疫情屬于“需求抑制型災難”性質,涉及的面很廣,不確定的因素很多;減少了人們的經濟活動,抑制了人們的需求。 (2)“非典”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是不同的。調查顯示,我國受沖擊最大的是零售商業、餐飲、住宿、旅游等服務行業和交通運輸業,個別工業制造行業和建筑業也受到較大影響,部分工業企業在建項目、新開工項目、已達成投資意向項目、以及服裝、面料、食品、電機等行業也在短期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但也有一些產業顯出良好勢頭,如汽車生產高速增長,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防疫商品、健身用品 、“消毒類家電”等暢銷,冶金工業、電力工業等重點行業保持良好增勢。 (3)“非典”對不同地區的經濟影響不同。對消費城市和城市中心區的影響要大于對農 村和城市邊緣區的影響。 (4)“非典”對經濟的直接影響已經顯現,但對經濟的間接影響有一個滯后期,也許影響在三季度、四季度以至明年才會浮出水面: 本年度對外貿易可能受較大影響,會影響到明年的出口以及經濟增長。 本年度財政收支狀況會受到一定干擾,這對本年度和下個年度的經濟增長會帶來某些不確定因素。 本年度總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因社會零售總額的顯著下降而受到影響,致使我國遏制通 貨緊縮的工作受到一定影響。 “非典”對投資的影響將在較長的時間之后才能逐漸顯示出來。 我國本年度的失業率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對原本比較嚴峻的就業局面會造成一定的壓力。 (5)辯證地看,“非典”還會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正面影響:對前段時期一些部門的“經濟過熱”、“投資過熱”是一次有利的自我調節,有助于提高經濟的運行質量;可以保護一些脆弱的旅游資源;國民消費心理由于“非典”產生了微妙變化,會產生一些新的消費熱點;有助于推動全社會應急機制的建立和政府職能的轉變。 為把“非典”所造成的消極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政府必須利用適當政策手段,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千方百計激活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力,使消費者信心和投資者信心盡快恢復。根據以上材料,請分析: 30.行業協會、保險公司等機構在緩解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中能起什么作用。(6分) 31.人民銀行可采取何種政策措施。(6分) 32.財政部門可采取何種政策措施。(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