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政治經濟學(財)試題 |
|
發布時間:2004/10/6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tj
|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決定社會經濟制度變更的經濟規律是( ) A.平均利潤率規律 B.剩余價值規律 C.節約勞動時間的規律 D.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2.決定一個社會生產關系性質最根本的是( ) A.社會產品的分配方式 B.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性質 C.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 D.商品經濟的發達程度 3.商品最本質的因素是( ) A.使用價值 B.交換價值 C.價值 D.剩余價值 4.資本原始積累的實質是( ) A.剝奪大土地所有者 B.資本家之間的剝奪 C.對剝奪者的剝奪 D.用暴力剝奪直接生產者 5.某私營紡紗廠每個工人6小時內可生產10斤棉紗,消耗生產資料價值12元,工人勞動力日價值3元,工人每天勞動12小時,每小時創造價值0.5元,該廠每個工人每天創造剩余價值( ) A.3元 B.6元 C.15元 D.27元 6.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被稱為( ) A.資本集中 B.資本積累 C.資本循環 D.資本周轉 7.社會資本再生產按照規模劃分可分為( ) A.簡單再生產和復雜再生產 B.內涵再生產和外延再生產 C.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D.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 8.根據生產資本不同部分的價值周轉方式不同,生產資本可劃分為( ) A.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 B.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C.借貸資本和商業資本 D.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 9.由于資本主義生產中消耗的資本表現為生產成本,因而剩余價值就表現為全部( ) A.可變資本的增加額 B.所費資本的增加額 C.勞動耗費的產物 D.活勞動消耗的產物 10.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獨立執行產業資本循環中商品資本職能的資本是( ) A.工業資本 B.銀行資本 C.借貸資本 D.商業資本 11.壟斷與競爭的關系是( ) A.壟斷產生后競爭不復存在 B.壟斷本身不會產生競爭 C.壟斷本身產生的競爭與自由競爭沒有什么區別 D.壟斷沒有消滅也不可能消滅競爭,而是與競爭并存 12.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銀行的新作用表現為銀行是( ) A.資本主義信用的中介 B.資本家支付關系的中介 C.萬能的壟斷者 D.股票的主要發行機構 1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私人壟斷資本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 A.促進私人壟斷資本的發展,使壟斷資產階級獲得高額利潤 B.穩定幣值,防止通貨膨脹 C.保證國家獲得巨額的財政收入 D.限制私人壟斷資本的發展,克服生產的無政府狀態 1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經濟關系的本質是( ) A.控制與反控制,剝削與反剝削 B.和平共處,共同發展 C.按照資本和實力在經濟上分割世界,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 D.相互爭奪,不相交往 15.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是( ) A.不平衡的資本主義 B.寄生的資本主義 C.過渡的資本主義 D.不斷發展的資本主義 16.我國必須經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時期以便實現( ) A.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到社會主義社會 B.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 C.對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D.在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17.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 ) A.發展商品經濟 B.調整產業結構 C.轉變增長方式 D.實現共同富裕 18.在我國現階段,資產屬于私人所有和存在雇傭勞動關系的經濟是( ) A.私營經濟 B.個體經濟 C.集體經濟 D.國有經濟 19.我國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 )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賃制 D.合同制 20.按勞分配通過商品貨幣形式實現是指( ) A.通過勞動力價值實現 B.按勞動者創造的商品價值分配 C.以商品交換作為實現按勞分配的中間環節 D.以勞動力買賣作為按勞分配的中間環節 21.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建立最有利于( ) A.國家和企業的關系 B.資源有效配置的計劃和市場的關系 C.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關系 D.快速發展和提高效益的關系 22.我國國有企業產權關系明晰是指國家擁有資產所有權,企業擁有( ) A.法人使用權 B.法人財產權 C.經營收益權 D.依法處置權 23.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形式是價格與( ) A.價值長期背離 B.價值始終保持一致 C.價值的背離及其趨于一致 D.貨幣供應量的多少無關 24.貨幣的非現金流通是( ) A.以財政為中心進行的 B.直接通過銀行進行的 C.在銀行監管下通過企業進行的 D.通過商業部門進行的 25.在社會主義的人口再生產過程中,作為消費者的人應當與( ) A.生活資料的生產保持相適應的比例關系 B.生產資料的分配保持相適應的比例關系 C.生產中的物質耗費保持相適應的比例關系 D.生活資料的交換保持相適應的比例關系 26.社會主義國民收入按其最終用途形成( ) A.積累基金和后備基金 B.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 C.消費基金和保證基金 D.管理基金和文教基金 27.社會保障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種( ) A.交換關系 B.消費關系 C.協作關系 D.分配關系 28.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具備良好的投資“硬環境”,即( ) A.高素質人材的培養 B.對外開放政策的完善 C.能源、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的超前發展 D.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完善和實施 29.擴大外貿出口最根本的途徑是( ) A.大力發展出口商品的生產 B.壓縮內銷以擴大外銷 C.加大初級產品出口 D.取消對出口的管理 30.實施宏觀間接調控方式所采取的計劃手段是( ) A.指導性計劃 B.指令性計劃 C.有行政約束力的計劃 D.企業必須執行的計劃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生產工具是( ) A.生產的主體 B.勞動資料中最主要的因素 C.首要的生產力 D.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 E.劃分經濟發展時期的主要標志 32.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在于( ) A.揭示了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周轉速度的影響 B.揭示了資本的不同部分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C.揭示了資本的不同部分對剩余價值分配的影響 D.進一步揭露了剩余價值的源泉和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 E.為考察資本主義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33.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原因在于( ) A.增加社會財富 B.發展社會生產力 C.追逐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 D.競爭的外在壓力 E.資本家的節欲 34.剩余價值和利潤的關系表現在( ) A.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 B.利潤是剩余價值的本質 C.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D.剩余價值是利潤的轉化形式 E.利潤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前提 35.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與私人共有的壟斷資本產生的途徑有( ) A.國家采取“國有化”政策把私人壟斷資本收歸國有 B.國家購買私人壟斷企業的一部分股票 C.國營企業吸收一部分私人壟斷資本的投資 D.國家通過財政撥款直接投資興建新企業 E.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聯合投資興建新企業 36.我國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要( ) A.放寬市場準入 B.允許其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 C.使之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D.實現公平競爭 E.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督 37.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A.已經初步建立 B.已經完全建成 C.尚要進一步完善 D.已經相當完善 E.正在初步建立過程中 38.生產要素市場包括( ) A.生產資料市場 B.消費品市場 C.勞動力市場 D.金融市場 E.技術、信息市場 39.增加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的途徑有( ) A.增加生產領域中的勞動量 B.提高商品價格 C.提高勞動生產率 D.節約使用生產資料 E.加大轉移到新產品中的生產資料的投入 40.我國在對外開放中實施“走出去”戰略要做到( ) A.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 B.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 C.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對外投資 D.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 E.創立一批有實力的著名品牌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二次大戰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再生產周期呈現出哪些特點? 42.資本主義的股份公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43.歐洲聯盟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44.我國應怎樣建立合理的消費結構? 45.簡要回答企業經營機制的涵義及其基本內容。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以下3題,第46題必答,從第47、48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全答只判第47題。) 46.價值規律為什么能自發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47.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哪些作用? 48.試述我國宏觀間接調控的作用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