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40小題,共80分)
1.世界觀是( 。
A對社會發展的根本看法 B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根本看法
C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D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
2.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是( 。
A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B二元論唯心主義和一元論唯心主義
C唯理論唯心主義和經驗論唯心主義 D辯證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唯心主義
3.下列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意識是萬物的本原 C物是感覺的復合 D理在事先,以理為體
4.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 。
A事物數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C事物的一切運動變化 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5.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 D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關系問題
6.事物的度是指事物的( 。
A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B運動和靜止的統一 C質和量的統一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統一
7.實踐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于它是( )
A具有普遍性的活動 B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活動
C具有自覺能動性的活動 D具有社會歷史性的活動
8.因果聯系是( 。
A事物之間的一種必然的本質的聯系 B事物之間的一種外在的聯系
C事物的本質和現象之間的聯系 D一切先后相繼的事物之間的聯系
9.整個人類發展史的鑰匙是( 。
A生產勞動發展史 B階級斗爭發展史 C政治制度演變史 D宗教信仰變遷史
10.劃分階級的根本標準在于人們( 。
A思想觀念和信仰不同 B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不同
C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對生產資料的不同關系所造成的經濟地位不同
11.在社會存在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環境 B人口因素 C人口質量 D生產方式
12.國家本質上是( 。
A社會秩序的維持者 B社會主治的領導者
C社會公共事物的管理機構 D階級壓迫的工具
13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時代主題是( )
A戰爭與革命 B和平與發展 C第三世界的興起 D社會主義的壯大
14.標志毛澤東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 )
A《反對本本主義》和《井岡山的斗爭》
B《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C《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論》
1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 。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D中共二大
16.中國共產黨確定土地革命和下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總方針的會議是( 。
A中共五大 B中共八七會議 C中共六大 D紅四軍右田議
17.荼毒語速根本問題是( )
A爭取多數、反對少數的問題 B領導的問題
C政策和策略問題 D政治綱領與路線問題
18.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與其他兩大法定的關系是( 。
A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武裝斗爭 B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武裝斗爭
C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 D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土地革命
19.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 。
A實現共產主義 B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C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D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0.毛澤東把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提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論述的文章是
A《論十大關系》 B《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D《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國家而奮斗》 D《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
21.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中,提出的處理國家生產和生產者個人關系的方針是( 。
A團結—批評—團結 B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C調整—鞏固—提高 D三者兼顧,國家和益至上
22.我國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發行時采取的方針是( 。
A積極領導,穩步前進 B利用限制
C鼓勵、支持、扶持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
23.我黨對待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采取的政策分別是( 。
A沒收、沒收 B沒收,和平贖買 C和平贖買,沒收 D和平贖買,和平贖買
24.1974年2月,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的重要觀點是( 。
A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觀點 B關于美帝國主義是紙考慮的觀點
C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觀點 D關于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觀點
25.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特征是( 。
A戰爭與革命 B和平與發展 C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 D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
26.沖破“兩個凡是”禁錮,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是( 。
A《新民主主義論》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鄧小平的“南方談話” D十五大報告
27.貫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 )
A堅持與時俱進 B堅持黨的先進性 C堅持執政為民 D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28.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 )
A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堅持共同富! B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D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29.“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核心是( )
A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B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C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0.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 。
A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D改革開放
31.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是在( 。
A黨的十二大 B黨的十三大 C黨的十四大 D黨的十五大
32.以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為主的股份合作制經濟的性質屬于( 。
A國有經濟 B集體經濟 C私營經濟 D個體經濟
33.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社會( )
A全社會范圍內個人的收入的分配原則 B公有制范圍內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
C國民收入的分配原則 D國民生產總值的分配原則
34.政治體制改革必須服從和服務于( 。
A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B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C依法治國的目標 D社會穩定大局
35.“民主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不是一個東西,民主就是承認少數服從多數的國家!边@句話應理解為( 。
A民主是手段 B民主是目的 C民主是國體,但不是政體 D民主是指一種國家制度
36.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第十次全體會議,溫家寶總理簽署了國務院第490號令任命( 。橹腥A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執政長官于2007年7月1日就職。
A、曾蔭權 B、董建華 C、何厚華 D、萬厚良
37.4月18日零時,中國鐵路第( )次大面積提速全面實施,中國鐵路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A、四 B、五 C、六 D、七
38.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局宣布根據統一部署,湖北網監在浙江等地機關的配合下,一舉偵破制作傳播( 。┎《、抓獲李俊等嫌疑人,這是我國破獲的國內首例制作計算機病毒的大案。
A、熊貓燒香 B、黑客 C、禽流感 D、SARS
39.1月24日-28日,一年一度的經濟論壇年會在( )舉行,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2400多名政要和各界人士與會的主要議題包括經濟全球化多哈四合談判,全球氣候變化及中東和平問題
A、中國•北京 B、瑞士•達沃斯 C、英國•倫敦 D、美國•紐約
40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題是( 。
A、共享一片藍天 B、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C、綠色北京,綠色奧運 D、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
二、辨析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42.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權形式
三、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43.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4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是什么?
45.簡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四、論述題(1小題,共20分)
46.結合世情、國情和黨情的變化分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社會歷史條件。
2007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卷一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40小題,共80分)
1. 2. 3.D 4.D 5.B 6.C 7.B 8.A 9.A 10.D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B 18.C 19.B 20.B
21.B 22.A 23.B 24.C 25.B 26.B 27.A 28.D 29.C 30.C
31.B 32.B 33.B 34.B 35.C 36.A 37.C 38.A 39.B 40.B
二、辨析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錯誤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個側面都各有其特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矛盾的普遍性是許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來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質、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矛盾的特殊性表現出來。
2.錯誤
(1)我國人民主專政銜接了兩個革命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階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是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因而這個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也就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是一種向著無產階級專政過渡的形式。
(2)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后,我國開始進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則由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因而這個時期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性質就由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的政權,變為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即由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政權轉變為社會主義性質的政權。
三、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1)1953年,黨中央正式提出并完整表述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家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化三改”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一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總路線的兩翼,二是互相聯系和制約,體現了發展生產和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總路線。
2.(1)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一矛盾貫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是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3.(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四、論述題(1小題,共20分)
1.(1)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揭示了貫徹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理論和黨的領導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途徑,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與生俱來的理論品質,堅持與時俱進的政黨,才能永葆青春。
(2)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揭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諦和精髓,從直接的意義上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著眼于永葆的先進性,先有“先進”后有“代表”;唯有“先進”才能“代表”,只要先進,就能代表。
(3)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揭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要求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工作,要始終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2.(1)當代世界的新變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當代國際局勢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政治格局在世界多極化中曲折發展,二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三是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四是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對當今國際局勢科學判斷的基礎上形成的。
(2)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歷史依據,世界上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衰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的進程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反面的教訓。中國共產黨80年以來的基本經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正面的依據!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總結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
(3)對當代中國發展變化的科學認識和對黨的現狀的科學分析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現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