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文學概論(一)試題
課程代碼:0052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強調“文學只存在于讀者與作品的交流活動中”,這種文學觀念被稱為( )
A.再現說 B.體驗說
C.實用說 D.表現說
2.德國19世紀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藝術家與自然的關系描述為( )
A.藝術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
B.藝術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隸
C.藝術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隸
D.藝術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
3.文學語言節奏的三種類型是( )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 B.聲調、語調、情調
C.長短型、高低型、輕重型 D.單音型、雙音型、和聲型
4.伊格爾頓聽說的“語言學革命”主要發生在( )
A.文藝復興時期 B.17世紀
C.啟蒙運動時期 D.20世紀
5.下列選項中,對“意境”論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意境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最高審美范疇
B.意境是華夏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
C.意境是抒情性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
D.意境是一切文學類型的最高追求
6.“意象”的古義指( )
A.內心意象 B.表意之象
C.藝術形象 D.心理意象
7.故事時間中事件接續的前后順序與文本時間中敘述語言的排列順序相互對照,由此形成的關系是( )
A.次序 B.視角
C.時距 D.頻率
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屬于( )
A.表情性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性格”人物 D.“圓形”人物
9.“三分法”把文學作品分為三大類,即( )
A.詩歌、小說、散文 B.史詩、悲劇、喜劇
C.敘事作品、抒情作品、戲劇作品 D.再現作品、表現作品、戲劇作品
10.在中國文學傳統中,詩歌( )
A.以敘事為主流 B.以抒情為主流
C.以議論為主流 D.以諷刺為主流
11.現代風格學認為,作為未經使用的素材整體,語言是一種( )
A.編碼 B.解碼
C.中性代碼 D.核心代碼
12.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鮮明地體現了( )
A.時代風格 B.地域風格
C.民族風格 D.流派風格
13.“語言是表達意義的工具”,意思是指( )
A.意義決定語言 B.語言決定意義
C.語言與意義同等重要 D.語言超越意義之上
14.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文學創作的客體是( )
A.人的主觀情感意念 B.自然界中的事物
C.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 D.個體無意識或集體無意識
15.在藝術活動中主體情緒激動、思路暢通、創造力極強的思維狀態,叫做( )
A.藝術直覺 B.藝術靈感
C.藝術情感 D.藝術想象
16.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說的是( )
A.陶淵明 B.蘇軾
C.李贄 D.鄭板橋
17.對文學產品加以占有、利用、閱讀或欣賞的活動,被稱為( )
A.文學生產 B.文學消費
C.文學傳播 D.文學創作
18.將歷史的觀點和美學的觀點相結合的批評是( )
A.接受美學批評 B.結構主義批評
C.解構主義批評 D.馬克思主義批評
19.文學接受者應該( )
A.具備專業知識 B.接受職業化培訓
C.具有理論背景 D.進行創造性閱讀
20.西方最古老的藝術起源論是( )
A.游戲說 B.巫術說
C.勞動說 D.摹仿說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文學定義所包含的命題有( )
A.文學是一種文化樣式
B.文學是一種社會審美意識形態
C.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D.文學是作家個體的體驗的凝聚
E.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
22.《祝福》與《變形記》的共同性在于( )
A.都有具體可感的文學形象 B.都是對生活的模仿
C.都具有審美屬性 D.都具有象征意義
E.都是作家審美創造的產物
23.抒情的一般原則包括( )
A.誠摯性原則 B.寫實性原則
C.典型性原則 D.獨創性原則
E.客觀性原則
24.審美創作主體一般具有如下特點( )
A.始終關注著現實的利益 B.始終保持著與童年經驗的聯系
C.始終伴隨著藝術靈感 D.想象力被充分調動起來
E.情感始終是創作的動力
25.“高雅文學”又可以稱為( )
A.純文學 B.大眾文學
C.嚴肅文學 D.精英文學
E.主流文學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 3小題,26小題4分,27、28小題每小題3分,共10分)
26.文采與韻味
27.敘述時間
28.原型意象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9.什么是借喻?試舉例說明。
30.如何理解“敘述語言”?
31.抒情的途徑有哪些?
32.對話語體有何特征?
33.如何理解文學的時代風格?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34小題15分,35、36每小題10分,共35 分)
34.試以蘇軾《海棠》為例,談談文學意境中何謂虛境,何謂實境,二者關系怎樣。
原詩如下: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35.試析文學與自然科學的異同。
36.為什么說文學發展以社會發展為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