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年4月自考《刑法學》權威模擬沖刺試題 |
|
發布時間:2006/5/29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
|
|
06年4月自考《刑法學》權威模擬沖刺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我國刑法規定,凡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 ( )。 A、一律適用我國刑法 B、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我國刑法 C、我國公民適用我國刑法,外國人不適用 D、我國公民適用我國刑法,外國人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2、甲在1998年5月5日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對這個犯罪行為,舊刑法規定的刑罰較輕,新刑法規定的刑罰較重,根據有關規定,甲的犯罪行為適用:( )。 A、根據從舊原則,適用舊刑法。 B、根據從新原則,適用新刑法。 C、根據從舊兼從輕原則,適用舊刑法。 D、不涉及刑法溯及力問題,直接適用新刑法。 3、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 )。 A.適用我國刑法 B.可以適用我國刑法 C.有條件地適用我國刑法 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不適用我國刑法 4、下列各罪中,屬于特殊主體的犯罪是 ( )。 A、侵占罪B、偽證罪 C、行賄罪D、生產銷售假藥罪 5、我國刑法第13條規定的“但書”,即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應理解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論處 B.是犯罪不以犯罪處罰 C.不構成犯罪 D.是縮小打擊面的特殊策略 6、王某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考慮其有積極退贓并檢舉他人犯罪的情節,決定宣告緩刑3年。考驗期滿內,王某又犯交通肇事罪,但在考驗期內未被發現,在緩刑考驗期滿后公安機關又查獲(未過追訴時效)。對王某的行為,如何處理( )。 A、不撤銷原判宣告的緩刑,以交通肇事罪處罰 B、不撤銷原判宣告的緩刑,以累犯從重處罰 C、撤銷原判宣告的緩刑,前罪與后罪數罪并罰 D、撤銷原判宣告的緩刑,以慣犯從重處罰 7、施某,男,美國人,系該國政府一職員,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來中國旅游,6月3日,施某在乘坐中國某航空公司航班飛機飛往新加坡途中,因瑣事而與鄰座一意大利人發生爭執,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將對方右眼刺傷致失明。關于本案是否可適用我國刑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本案的犯罪行為人是外國人,則受害人亦為外國人。依照屬人管轄原則不適用我國刑法 B.該案中涉案人員施某是外國政府職員,依照國際法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而因本案不適用我國刑法 C.依照地域管轄原則,如果施某實施傷害行為時,該飛機正在中國領空,則本案應適用我國刑法,若在他國上空則適用他國法律 D.施某殺人行為發生在中國的飛機內,是在中國刑法規定的領域效力范圍內觸犯中國刑法,應依照中國刑法論處 8、胡某,27歲,非常喜歡鄰居家4歲的男孩小強。一日,胡某帶小強到一座橋上玩,胡某提著小強的雙手將其懸于橋欄處,開玩笑說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強邊喊“害怕”邊掙扎,胡某手一滑,小強掉入河中,胡某急忙去救。小強已溺水而死。從刑法理論上看,胡某對小濤的死亡結果在主觀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態度是什么?( )。 A.間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過失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意外事件 9、A與B在某一商場前攔住C準備搶錢,因人多一時難以下手。剛好E經過此地,因為E與A、B認識,E就對A、B說:“你們在這里下手,自己找死啊。要下手也應該找個偏僻的地方。”結果A、B聽信了E的話,就將C劫持到一僻靜處,搶走了C的錢物。則E在此犯罪中:( )。 A.是主犯 B.是從犯 C.是教唆犯 D.不構成犯罪 10、張某意圖殺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門外,從虛掩的門縫中見一黑影在移動,即認為是李某,遂舉槍射擊,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頭牲畜。張某( )。 A.應負故意殺人未遂的責任 B.因意外事件不負刑事責任 C.應負過失殺人的責任 D.因其行為未造成李某受損害,不負刑事責任 11、施某犯貪污罪,被判無期徒刑。服刑12年后,因表現良好而獲假釋。在假釋考驗期內的第6年,施某故意致人重傷,被判刑9年。根據刑法規定,對施某應撤銷假釋,按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理。對施某應適用何種刑罰幅度或刑種?( )。 A.應在9年以上20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內決定執行的刑期 B. 應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內決定執行的刑期 C.應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內決定執行的刑期 D.應決定執行無期徒刑 12、古某,女,因犯販賣毒品罪被判處死刑,但死刑執行書因故遲遲未下達。待到死刑執行之時,法醫發現其于等候執行期間與看守她的獄警夏某通奸,現已有身孕。該案如何處理( )。 A、不能執行死刑,因刑法規定死刑不適用于已懷孕的婦女。應立即停止執行并將情況上報。 B、可以執行死刑,刑法規定死刑不適用于審判時懷孕的婦女,古某懷孕是在審判之后。 C、可以執行死刑,只是要等到古某生產之后一定時間。 D、可以執行死刑,因其是與獄警通奸而懷孕,其行為帶在規避刑法的性質。 13.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實際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但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應定( )。 A.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B.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C.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D.生產、銷售劣藥罪 14、納稅人繳納稅款后,用騙取出口退稅的方法,騙取所繳納的稅款的,應定()。 A.騙取出口退稅罪B.詐騙罪 C.偷稅罪D.逃避追繳欠稅罪 15、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應定( )。 A.保險詐騙罪B.故意殺人罪 C.詐騙罪D.保險詐騙罪和故意殺人罪 16、聯防隊員甲見乙形跡可疑,將其帶回辦公室吊打訊問,致乙重傷。甲的行為( )。 A.構成刑訊逼供罪 B.構成暴力取證罪 C.構成故意傷害罪 D.構成故意傷害罪,并應從重處罰 17、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 )。 A.構成故意傷害罪 B.構成故意殺人罪 C.構成非法拘禁罪 D.應當以非法拘禁罪從重處罰 18、甲夜入乙家,盜走現金200元,正欲離去,被乙發現。甲為逃走而將乙打成重傷。甲的行為( )。 A.構成盜竊罪和故意傷害罪 B.構成故意傷害罪 C.構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和故意傷害罪 D.構成搶劫罪 19、甲購得警服一套。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攔截過往的外地車輛收取罰款,共計2萬余元。甲的行為( )。 A.構成招搖撞騙罪 B.構成敲詐勒索罪 C.構成詐騙罪 D.構成搶劫罪 20、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營業員甲將儲戶存款2萬元用于賭博。甲的行為( )。 A.構成賭博罪 B.構成挪用資金罪 C.構成挪用公款罪 D.構成賭博罪和挪用公款罪 21、某村村民小組組長甲將代收的村提留、統籌款等共計1萬元據為己有,然后稱這些款項被盜。甲的行為( )。 A.構成貪污罪 B.構成職務侵占罪 C.構成侵占罪 D.構成詐騙罪 22.某國有公司司機甲下班后將本單位的小汽車作為出租車運營,收入歸自己所有。甲以這種方式共計獲利1萬元。甲的行為( )。 A.構成挪用資金罪 B.構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C.構成挪用公款罪 D.不構成犯罪 23.甲、乙同乘一列火車。甲以為乙的手提包里有錢財,于是趁乙上廁所之機,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實上乙的手提包內沒有財物,只有一把手槍。甲的行為( )。 A.構成盜竊槍支罪 B.構成盜竊罪 C.構成搶奪罪 D.構成搶奪槍支罪 24.甲為低價購買村民的生豬銷售牟利,先后向10戶農戶家中的豬圈投放農藥,毒死生豬15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000元。甲以低價從農戶手中購買死豬銷售牟利,造成100余人嚴重食物中毒,其中死亡2人。甲的行為( )。 A.構成投毒罪 B.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 C.構成銷售有毒食品罪 D.應當以破壞生產經營罪和銷售有毒食品罪實行數罪并罰 25.甲趁乙不備,奪走乙內裝3000元現金的手提包。因用力過猛,乙被帶倒在地,摔成重傷。甲的行為( )。 A.構成搶劫罪 B.構成搶奪罪 C.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D.構成搶奪罪和過失致人重傷罪 26.甲偽造古代貨幣若干,并用偽造的古代貨幣從他人手中購買摩托車一輛。甲的行為構成( )。 A.持有、使用假幣罪 B.詐騙罪 C.偽造貨幣罪和詐騙罪 D.偽造貨幣罪和持有、使用假幣罪 27.甲在盜竊之前,請乙代為銷贓。甲盜得財物后,乙如約銷贓,獲贓款2000元。甲、乙二人 平分了贓款。乙的行為( )。 A.構成盜竊罪 B.構成銷售贓物罪 C.構成盜竊罪和銷售贓物罪二罪 D.不構成犯罪 28.國有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甲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3萬元歸自己所有。甲的行為( )。 A.構成職務侵占罪 B.構成保險詐騙罪 C.構成侵占罪 D.構成貪污罪 29.下列情形中,應當以妨害公務罪和他罪實行數罪并罰的是( )。 A.犯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并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 B.犯走私罪并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緝私的 C.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并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 D.犯盜竊罪,為了窩藏贓物而當場使用暴力抗拒公安機關工作人員抓捕的 30.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主體是( )。 A.一般主體 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C.公司、企業的主管人員 D.國家工作人員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二至四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干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廣義上的刑法包括( )。 A.刑法典 B.單行刑事法律 C.附屬刑法規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32、導致行為人無責任能力的因素有( )。 A、行為人尚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 B、行為人又聾又啞 C、行為人系醉酒人 D、行為人患精神病 33、下列情形,哪幾種根據犯罪的規定,實現了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 A、甲行賄,但因情節較輕,被免予刑罰處罰 B、乙盜竊5000元手表一塊,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 C、丙詐騙1000元,經過十年,因超過訴訟時效,公安機關不再追究 D、丁是一外國大使館人員,享有外交特權,因犯罪通過外交途徑進行交涉 34、()致人死亡的,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定罪從重處罰。( ) A.非法拘禁 B.司法工作人員刑訊逼供 C.司法工作人員暴力取證 D.監管人員虐待被監管人 35.私分國有資產的犯罪主體是( )。 A.國家機關 B.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C.人民團體 D.社會團體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連續犯 37、犯罪中止 38、緊急避險 39、法定情節 40、敲詐勒索罪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41、搶劫罪以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罪的主要區別 42、假釋的適用條件 43、我國刑法對特殊防衛權是如何規定的? 五、論述題(本大題11分) 44、試述正當防衛的概念與成立條件。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45、被告人葉某(男,28歲,司機)于某年10月份的一天,駕駛一輛大卡車為運輸公司送磷肥。途經一段山路時,正當下坡,突然汽車制動器失靈,汽車剎不住,急速下行,隨時都有翻車于深谷的危險。在這危急時刻,葉某急中生智,把方向盤往里打,使車頭本身擦山而行,用車身與山壁的摩擦力減慢車速。車速減慢了,但仍不能停住,危險并沒有消除。這時,對面有一輛運煤卡車,慢速爬坡上行。葉某見兩輛車車速均較慢,為了使自己的下行車停住,消除危險,就采取了與上行車相撞的措施。結果,車停住了,但兩輛車的發動機都撞壞了,后來花去修理費47000余元,加上葉某用車頭與山壁摩擦所造成的損壞修理費12000余元,共計59000余元。未發生任何人身傷亡,貨物也均未有損失。 問:試分析本案中葉某的行為是否屬于緊急避險? 46、甲在擔任某機械廠(集體性質)副廠長期間,利用自己掌握的進原材料的決定權,多次從進原材料的的單位收受回扣,共計40余萬元,用于自己購房。 問:甲的行為該如何定性?為什么?
答案與解析: 1、選B。在我國領域內,外國人犯罪也適用我國的刑法,只有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容易誤選C或者D。 2、選D,因為刑法的溯及力只涉及到刑法生效后,對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甲的行為是在新刑法生效后實施的,所以不涉及刑法溯及力問題,直接適用新刑法。 3、選A。本題誤選的答案是B,即可以適用我國刑法。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如不注意可以與應當之區別,就容易誤選。 4、選B。證人是一種特定的法定身份,其他犯罪主體不需要特殊身份。 5、選c。本題誤選的答案有可能是A、B,即是犯罪不以犯罪論處或者是犯罪不以犯罪處罰。因為這里的但書所規定的內容容易與刑法所規定的免予刑事處罰相混淆。 6、選C。不構成累犯。只要在考驗期又犯新罪的,不論是否在考驗期發現,如果尚未超過追訴時效的,都應當撤銷緩刑,數罪并罰。 7、選D。只有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才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不選B。在我國航空器內,無論飛行在何地,均適用我國刑法。 8、選C。已經預見到了危害結果,但輕信孩子掉不下去,可以避免。 9、選D。關鍵看是否使別人產生犯罪意圖,如果行為人本來就有犯罪意圖,就不構成教唆犯。 10、選A。已經著手實施了犯罪行為,但未得逞。 11、選D,考驗期內,又犯新罪,撤銷假釋,執行剩余刑期。 12、選A。只要是懷孕,就不判死刑,不論懷孕原因。 13、選B。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以造成嚴重后果為必要條件,故不能選A。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也屬于偽劣產品,且實際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符合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構成要件,所以應選B。 14、選C。納稅人繳納稅款后,用騙取出口退稅的方法,騙取稅款只有超出所繳納稅款的部分,才定騙取出口退稅罪。僅將所繳納的稅款騙回的,應定偷稅罪,故應選C。 15、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騙取保險金,實際上是保險詐騙罪和故意殺人罪的牽連犯,按一般原則只能按從以重罪的原則處理,但刑法明確規定此種情況下的牽連犯應數罪并罰。故應選D 16、選C.本題考查的要點是刑訊逼供罪的主體。聯防隊員不是司法工作人員,故其以暴力逼取口供的行為致人重傷的,只能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17、選D,本題考查的要點是對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處理。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是非法拘禁罪的重罪的構成要件,仍然應當以非法拘禁罪定罪。非法拘禁過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則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18、選D。搶劫罪的轉化犯中,“犯盜竊、詐騙、搶奪罪”這一前提一般被理解為有盜竊、詐騙、搶奪行為即可,不一定要這些行為構成犯罪。 19、選C。行為人冒充人民警察收取罰款數額巨大,其行為同時觸犯招搖撞騙罪和詐騙罪,應當擇一重罪即按詐騙罪定罪處罰。行為人獲取財物的手段是假冒身分,而不是采用搶劫罪之使被害人不知、不能、不敢反抗或者喪失反抗能力的方法,故不能認定為搶劫罪之“冒充軍警人員搶劫”。 20、選C。1999年12月25日刑法修正案第7條和刑法第185條第2款規定,國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或者客戶資金的,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 21、選B。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6月30日《關于村民小組組長利用職務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財物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規定對這種行為按職務侵占罪定罪處罰。 22、選D。甲的行為是挪用公物的行為,刑法未將這種行為規定為犯罪。 23、選B.甲意圖侵害此客體,實際侵害彼客體,根據客體錯誤的處斷原則,應當按意圖侵害的客體構成的犯罪定罪處罰。 24、選D.養豬是農業的副業,屬于生產經營的范圍。以投放毒物的方法毒死生豬,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銷售明知含有有毒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致人死亡,構成銷售有毒食品罪。破壞生產經營的行為與銷售有毒食品的行為之間并無牽連關系,故應當實行數罪并罰。 25、選B.本案中,行為人只有一行為,同時觸犯搶奪罪和過失致人重傷罪,故應當擇一重罪即以搶奪罪定罪處罰。搶奪行為致人重傷是搶奪罪之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26、選B.偽造貨幣行為構成犯罪,應當是偽造流通的貨幣,故甲偽造古代貨幣用于騙取他人財物的,只能以詐騙罪一罪定罪處罰,不能實行數罪并罰。 27、選A.根據我國刑法第310條規定,經事前通謀于事后為犯罪分子銷贓的,應當以共犯論處,故對于乙的行為應當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28、選D.我國刑法第183條第2款規定對這種行為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不以職務侵占罪定罪處罰。 29、選B。A的情形是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之重罪的構成要件,不實行數罪并罰;答案C的情形應當以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和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實行數罪并罰;答案D的情形應當以搶劫罪定罪處罰;答案B是刑法明文規定應當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務罪數罪并罰的情形。 30、選D。此題易誤為B,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其范圍小于國家工作人員,不符合刑法規定。 31、選ABC,只有法律層面的規范性文件才屬于廣義的刑法,D屬于司法解釋,所以不能選。 32、選AD,其他屬于限制刑事責任能力因素。 33、選ABCD。均為解決刑事責任的方式。 34、B C D。本題考查的要點是故意殺人罪的轉化犯問題。我國刑法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刑訊逼供、暴力取證和監管人員虐待被監管人致人死亡的,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定罪從重處罰。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是非法拘禁罪的重罪,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在非法拘禁過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殺人罪定罪,但不從重處罰。 35.選ABC,此題易誤選D,但根據刑法規定,不包括社會團體。 36連續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連續實施數個獨立構成犯罪的行為,觸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態。 37、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停止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 38、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所采用的損害另一較小的合法權益而保全較大合法權益的行為。 39、法定情節,是指刑法明文規定的,在量刑時必須予以考慮的情節。 40、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者實施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強索數額較大公私財物的行為。 41、搶劫罪以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罪的主要區別是:(1)兩罪的行為手段不盡相同。前者通過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方法迫使被害人當場交出財物,或者直接搶走財物;后者是在將人擄走限制其自由后,以殺害、重傷被害人威脅其家屬、親友,迫使其交出財物。(2)兩罪實施行為的時間和地點不同。前者是當場使用暴力、威脅等強制手段,當場取得財物,侵犯財產所有權和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權利均在同時、同地完成;后者則是先綁架人質,然后勒令限期交出財物,侵犯人身權利和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有一定間隔,發生的地點一般不同。(3)犯罪對象不盡相同。強制當場從被害人處劫走財物,只限于動產;后者一般通過書信或者第三者轉達勒索財產的要求,被勒令交付財產者不是被綁架者,而是他的家屬親友等,財產可以是動產或不動產,也可以是財產性利益。(4)二者歸屬的類罪名不同。兩罪均為復雜客體。前者的主要客體是財產所有權;后者的主要客體是他人的人身權利。因此,前者歸入侵犯財產罪,后者歸入侵犯人身權利罪。 42、假釋的適用條件是:(1)假釋只適用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假釋只適用于已經執行了一定刑期的犯罪分子。但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執行刑期的限制。(3)假釋只適用于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后不致再危害社會的犯罪分子。(4)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綁架、強奸、搶劫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43、答:所謂特殊防衛權,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所實施的正當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后果的,不負刑事責任的情形。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根據此條規定,實施特殊防衛,首先必須具備正當防衛的成立條件,同時還必須針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而且這些犯罪還必須嚴重危及到人身安全,否則,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后果的,仍然屬于防衛過當,依法負刑事責任。 44、答: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正當防衛的成立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是指存在著具有社會危害性和侵害緊迫性的不法侵害行為。這里的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也包括嚴重違法行為。不法侵害發生,指客觀上確實存在不法侵害,而不是主觀想象或推測出來的侵害。不法侵害是成立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對合法行為不能實行正當防衛。(2)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是指正當防衛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之時實行,不能實行提前防衛和事后防衛。所謂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經開始,尚未結束。(3)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是指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不能及于第三者。正當防衛的對象,只限于實施不法侵害的自然人,而不包括動物、財產和法人,更不能及于無辜公民。(4)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是指防衛人主觀上必須出于正當防衛的目的,即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5)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是指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是否超過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損害,是區別防衛的合法與非法、正當與過當的一個標志。 45、在本案中,葉某的行為符合緊急避險的條件,屬于緊急避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其理由是:葉某駕車在山路上行至下坡時,突然車閘失靈,這是意外的原因導致了車毀人亡的危險發生;為了使國家財產和本人的人身免遭這種正在發生的危險所帶來的損害,其采取用車頭里側與山壁擦行的措施,車速減慢了,但車仍在下行,危險并未消除,又無其他方法可施,葉某不得已才與上行貨車相撞,使車停住。葉某開始認識到兩部車車速均較慢,如果相撞也不會發生太大損失,而實際上僅造成了59000余元的損失,但保存了一車貨物及車輛本身和人身的安全,損害的利益遠遠小于所保存的利益。葉某毀壞汽車雖然是故意的,但其目的是為了保存比汽車的利益更大的合法權益,與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故意毀壞財物行為是根本不相同的,葉某的行為是緊急避險行為,不應負刑事責任。 46、甲的行為構成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理由有二:首先,甲系集體性質企業的副廠長,屬于公司、企業人員的范圍。其次,甲利用自己掌管的進原材料的決定權,多次從進原材料的單位收受回扣計40余萬元,用于個人建房,屬于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回扣,歸個人所有。完全符合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的主客觀要件。 注:分析本案主要應注意,按照刑法的規定,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與受賄罪是兩個獨立的罪名,不要混為一談。區別兩罪的關鍵是犯罪主體不同:前者的主體是公司、企業中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人員;后者的主體則是國家工作人員。公司、企業中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人員實施相同行為的,也應定受賄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