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月份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學語文(本) 試題 |
|
發布時間:2004/6/15
發布地區:達德教育
信息來源:www.www888papa.com
|
|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提出與孟子“民貴君輕”相似觀點的文章是( )
A.《季氏將伐顓臾》 B.《趙威后問齊使》
C.《寡人之于國也》 D.《秋水》
2.《秋水》中,論證人的認識有限的論據中屬于運用例證法的是( )
A.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B.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C.中國之在海內,似禾弟米之在大倉
D.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
3.韓愈在《答李翊書》中提出的一個文學主張是( )
A.文章應“有補于世”
B.文章應“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C.文章應“惟陳言之務去”
D.文章應“合為時而著”
4.《答司馬諫議書》一文中,王安石駁斥司馬光觀點的立論原則是( )
A.名實相副 B.膏澤斯民 C.守前所為 D.興利除弊
5.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的中心論點是( )
A.人的認識過程有兩個階段 B.人的正確認識從實踐中來
C.認識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D.必須進行辯證唯物論認識論教育
6.《李將軍列傳》中說:“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對刻畫李廣形象來說,這種人物描寫手法屬于( )
A.語言描寫 B.心理描寫 C.細節描寫 D.側面描寫
7.《張中丞傳后敘》中,表現許遠性格的方式是( )
A.在駁斥謬論中補敘事跡 B.在夾敘夾議中抒情贊美
C.抓住動人軼事進行補敘 D.抓住典型細節進行描寫
8.《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的基本抒情方法是( )
A.直抒胸臆 B.寓情于理 C.寓情于事 D.寓情于景
9.在《報劉一丈書》一文中,權要者的性格特征是( )
A.阿諛奉承 B.狡猾多詐 C.殘忍兇狠 D.貪婪虛偽
10.在《愛爾克的燈光》中,“愛爾克的燈光”的象征意義是( )
A.對新生活的信念和對理想的追求 B.對舊家庭的憎惡和對財富的鄙棄
C.美好希望的破滅和生活的悲劇 D.封建家庭和禮教的沒落和崩潰
11.《往事》用大海的各種姿態和情勢,暗示人的豐富情感和性格,用大海的廣闊的涵容,暗示人的胸懷和美德,這種表現方法是( )
A.鋪墊 B.對比 C.側寫 D.象征
12.《背影》一文刻畫父親形象的最突出特點是( )
A.善于進行人物心理描寫 B.選取“背影”這一獨特視角
C.用兒子的行為來側面襯托 D.用環境描寫來渲染烘托
13.《上邪》詩中所描述的景物屬于( )
A.眼前之景 B.夢中之景 C.回憶之景 D.假設之景
14.《登高》中滲透著詩人對國勢衰敗的感慨的寫景詩句是( )
A.風急天高猿嘯哀 B.渚清沙白鳥飛回
C.無邊落木蕭蕭下 D.不盡長江滾滾來
15.陸游《關山月》抒情言志,主要借助( )
A.邊塞景物 B.典型場景
C.歷史典故 D.前人成句
16.在李清照《聲聲慢》詞中,具有自喻性的詞句是( )
A.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B.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C.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17.聞一多《一句話》中的那句話,指的是( )
A.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
B.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
C.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
D.咱們的中國
18.高爾基《鷹之歌》運用的象征表現手法主要體現在( )
A.借鷹和蛇來寄托自己的情志
B.用鷹和蛇的習性來體現社會上某類人的行為
C.賦予鷹和蛇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以人的靈性
D.用鷹和蛇的言行來體現兩種不同的人生觀
19.《斷魂槍》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主要方法是( )
A.指稱議論、直抒胸臆
B.肖象、行為、語言的白描
C.比喻、比擬等藝術手段
D.夢境、幻境等意境創造
20.《麥琪的禮物》的故事結局是( )
A.皆大歡喜的大團圓
B.留下許多未決的懸案
C.出人意料而合情合理的巧合
D.因無懸念而淡然無味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21.魯迅的《燈下漫筆》分為一、二兩個部分,這兩部分內容的不同體現有( )
A.第一部分著眼于中國民族心理,第二部分著眼于中國民族文化
B.第一部分著眼于中國歷史,第二部分著眼于中國現狀
C.第一部分剖析“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第二部分剖析“人民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D.第一部分揭示中國歷史的實質,第二部分揭示中國固有文明的實質
E.第一部分號召青年砸碎舊世界,第二部分號召青年創造新世界
22.在《選擇與安排》中,被作者用來論證寫文章要“突出主旨”的比喻有( )
A.善將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
B.用兵致勝的要訣在占領要塞,擊破主力
C.常山蛇陣的特點是: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腹則首尾俱應
D.杜甫詩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E.《論語》名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23.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所繪聲繪色描述的北國之秋的景物有( )
A.荔枝灣的殘荷 B.槐樹的落蕊
C.秋蟬的殘聲 D.普陀山的涼霧
E.馴鴿的飛聲
24.《詩經》在形式和表現方法上的特點有( )
A.以四言為主 B.多用比興
C.講究節奏和韻律 D.平仄協調
E.常用重章疊句
25.下列問句中,屬于反詰修辭格的有( )
A.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 B.茍無歲,何以有民?
C.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 D.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E.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保以王齊國、子萬民乎?
三、名詞解釋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誓天斷發:
27.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卻賓客:
28.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
要之:
29.前鋒與后備,尤須有條不紊。
紊:
30.今乃一得當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于。
當:
31.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木包兮鳴鼓。
援:
3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次第:
33.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落寞:
34.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
口實:
35.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與:
四、簡析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李大釗《“今”》中的一段文字:
吾人投一石子于時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瀾聲響,都向永遠流動傳播,不能消滅。屈原的《離騷》,永遠使人人感泣。打擊林肯頭顱的槍聲,呼應于永遠的時間與空間。一時代的變動,絕不消失,仍遺留于次一時代,這樣傳演,至于無窮,在世界中有一貫相連的永遠性。
請回答:A.這段議論的論點是什么?
B.這個論點是怎樣與全文的中心論點聯系的?
C.這段議論分三個層次。請回答:各層次分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37.閱讀《文與可畫員筜谷偃竹記》中的一段文字: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骷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
請回答:A.這里闡發了哪兩方面的文藝創作思想?
B.“心識其所以然”與“不能然”分別是什么意識?
C.“不學之過”的“學”主要指什么?
38.閱讀《風波》中的一段文字:
“‘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這回保駕的是張大帥,張大帥就是燕人張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予,就有萬夫不當之勇,誰能抵擋他,”他兩手同時捏起空拳,仿佛握著無形的蛇予模樣,向八一嫂搶進幾步道,“你能抵擋他么!”
請回答:A.這段話是誰說的?“張大帥”指的是誰?
B.這里運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
C.這里的說話人有何性格特征?
39.閱讀《論語·季氏篇》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請回答:A.孔子認為人的“樂”(喜好)可分為哪兩大類?
B.這段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C.這段議論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和修辭手法?
40.臧克家《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一詩中,有如下四句: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請回答:A.這四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愛憎感情?
B.作者主要通過什么表現方法使這種感情表現得十分鮮明?
C.這四句詩的詩意中所隱含的魯迅的兩句詩是什么?
五、作文(30分)
41.以《難忘的印象》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除不得寫成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