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回暖,報名咨詢場面火爆,自考生隊伍又在逐漸 壯大。 |
今年,在全國自考形勢不景氣的情形下,廣州自考出現回暖跡象,截至今年4月,廣東參加自考的人數超過25萬,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廣州就增加了約2萬人次。據了解,造成自學考試人數回升的一重要原因是,近年來一些自考機構的規范經營以及走市場化道路。這些教育機構面對挑戰之所以能應付自如,得益于他們借鑒商業領域的成功經驗——開展連鎖教育經營。
發展受限
借力連鎖經營
達德教育機構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開展連鎖經營實質上是一種資源整合,是教育機構對教育資源做出合理配置,采用教育連鎖經營是將品牌、經驗、資源、管理進行復制,從而做大做強。
據市教育局規劃處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教育連鎖化經營有3種方式:直營連鎖,特許連鎖,自由連鎖。根據教育產業特點,3種形式有不同的運用。對于資金量充足的教育機構而言,應該選擇直營連鎖的形式。這種方式的教育機構直接擁有下屬連鎖教育機構的資產投資和經營,便于管理并保證教育質量。但是,這種方式總部教育機構的控制權過高,可能會削弱下屬連鎖教育機構的積極性。對于資金短缺或需要拓展資金規模、辦學規模的教育機構而言,可以選擇特許連鎖和自由連鎖的方式。這兩種方式總部教育機構控制程度較輕,下屬教育機構擁有較大程度的自主權。尤其是自由連鎖,各連鎖機構在產權上是完全獨立的,有利于調動積極性。采用自由連鎖方式的教育機構之間因共同的利益而聯合。
教育連鎖
以教學質量為拓展
教育連鎖,目的在于建立統一管理和實時監控體系。近些年,廣東省陸續涌現出一批自考連鎖經營的品牌機構,如佛山的達德、廣州的博導、深圳的珀泰等。在加強規范、標準化的管理過程中,這些機構也深刻地認識到如果沒有統一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的運作,勢必造成各分校之間各自為政的松散經營,教學質量的得不到保障。為保證教學質量,在這幾年的發展中,獨立辦班應運而生。獨立辦班的優勢在于它的課程設置靈活,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教材和學習的調整。與此同時,獨立辦班是自考助學機構與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能夠確保教師的含金量,確保各個分機構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管理機構內部的規范,能夠為學員提供標準的、統一的優質服務。
據了解,這些連鎖經營的助學機構近3年來每年均以15%~25%的速度增長。業內人士提醒準備報名自考的考生,不論是集團化辦學,還是連鎖經營,最終還是要以教學質量為出發點。
這位業內人士建議,考生們在選擇自考機構的時候,應首先考慮該機構的師資力量,了解教師團隊的背景;再者,一定要問清開課的課時,現在有很多機構為節省開支,偷工減料,人為地縮短了課時,學生在選擇的時候多對比幾家機構的開課課時;三是盡可能去自考機構的辦公和開課場地,選擇那些有固定場地的機構;四是考查機構的管理團隊、服務團隊的素質和服務理念,以及辦學的歷史成績和口碑等。
■背景鏈接
自考遭遇尷尬生存環境
外部環境:
“諸侯”混戰 困境重重
我國高等教育市場正面臨著各路“諸侯”混戰、“攻城掠地”的局面:普通高校繼續擴招,入學率不斷攀升;成人高考對考生入學要求進一步降低;電大實行免試入學的開放教育;網絡教育的“張網捕撈”,外國高等教育機構虎視眈眈,使自學考試的生存空間日益狹小。從1996年開始,廣東自學考試出現滑坡局面,學生每年以2萬~3萬的速度遞減,到2003年,這個情況更嚴重,許多自考機構到了“揭不開”的困境,轟轟烈烈10多年的自考進入了低谷。加上這幾年,社會對自考生的歧視,自考畢業生就業困難。雖然自學考試文憑含金量高,在國際上得到26個國家的承認,但在國內,尚有不少地區和用人單位對自考學生仍然存在歧視和偏見。
內部環境:
三大方面制約自考發展
一是自學考試雖發展20多年,但不能與時俱進,,如今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時代或者說平民化時代,可是從自考通過率來看,依然像是精英教育,某些考試難度脫離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目標,考試太難太偏,命題與教學和考試對象嚴重脫節,導致課程通過率和畢業率太低,使不少參加自學考試的學生半途而廢。
二是部分教材過于陳舊,不適應形勢和技術水平發展或國家法律、政策的變化要求,造成教材供應,考生學習、備考以及課程考試安排的困難,考生反映強烈。
三是宣傳力度明顯不夠,國家的三大考試:高考、成考和自考,如今的高考已是全民高考了,成考也已家喻戶曉,然而自考到現在還有許多人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基本上是靠助學機構在做宣傳。 |